兩會健康談|關于吸煙的5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近日,戒煙新表情登上了熱搜。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陳靜瑜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場所的室內都專門開辟了吸煙場所。“這不合理,相當于變相鼓勵抽煙。”
在吸煙這件事上,很多人有過認識誤區,這些錯誤認知很容易讓人心生僥幸,產生“吸煙也沒那么大危害”的心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提出了吸煙的5大誤區。
誤區一:吸帶過濾嘴的“好煙”,對身體危害不大
過濾嘴可以減少焦油的吸入,可能會降低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但不會降低患肺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管煙草內所含焦油有多低,你和周圍的人仍然會吸入數百種有毒的化學物質。根本沒有所謂的“安全”煙草。
誤區二:吸煙是個人愛好,別人無權干涉
吸煙傷害的不僅僅是你自己的身體,周圍的人也在陪你一起吸煙,他們的身體受到煙草的危害更大。他們可能會因為禮貌或親情不對你加以斥責,可是你忍心嗎?
誤區三:某某名人煙吸得挺多,而且也活得很久
吸煙對個體的影響是明確的,你認為他活得長,只是因為他有個人體質優勢,或無其他危險因素,或采取有別的保障措施而比其他人活得長些。如果不吸煙,他的壽命可能會更長。同樣你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人因為吸煙而過早死亡。無論如何,煙草中含有的各種有害物質客觀存在,且不可避免地進入人體。何況,自從大家真正認識到吸煙的危害后,吸煙的名人也越來越少了。
誤區四:吸煙有助于思考
事實上,這是吸煙者對尼古丁產生的依賴作用,因而在不吸煙時會很難集中精力、煩躁、焦慮,必須依賴吸煙才能集中精力思考問題。本來是吸煙造成的惡果,卻被人們當成了吸煙的好處。實際上,長期吸煙會降低腦血流量,導致智力降低,從長遠看,會進一步影響吸煙者思考問題。
誤區五:吸煙的人戒煙后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會生病
這是一種誤解。吸煙的人戒煙后會產生戒斷癥狀,這種戒斷癥狀容易讓人誤以為戒煙會讓人生病。其實,這種戒斷癥狀持續的時間很短(約兩周),不會對人造成心肺等器官的器質性損害。個別人戒煙后生病或死亡與其戒煙并沒有因果關系。很多人說某某戒煙后得癌癥了、得心肌梗死了,實際上,這是多年吸煙累積的后果。戒煙后發病并不是戒煙造成的,而是長期吸煙導致的結果。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 標簽:什么是碉堡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