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有約④丨河南制造,怎樣變“增長點”為“增長極”?
主持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 劉雅鳴
本期嘉賓:全國人大代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濤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杜娟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總書記視察河南時,在中鐵裝備、鄭煤機等企業頻頻提及“創新”,鼓勵實體經濟靠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引發廣泛關注。
我省如何以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多增長點、培育更多增長極?
本期《總編有約》特邀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濤和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杜娟,共同交流探討。”
復工復產不是單個企業的事情
主持人:制造業化危為機,加速發展,創新是一股硬核力量。請問李濤代表,疫情防控期間,河南工業企業如何以創新這個“火車頭”引領復工復產,實現“破繭”突圍?
李濤:制造業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第一大產業,也是穩就業的主陣地。在這次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制造業還承擔著防疫物資生產和穩經濟、穩就業的重任。河南與中央保持一致,兩場硬仗同時打,制造業的先行復工復產至關重要。目前,河南制造企業已經基本實現整體復工復產,像中鐵裝備等中央企業、鄭煤機等省屬國企充分發揮排頭兵的示范作用,不僅努力把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還保證生產經營穩定運行。
疫情是塊“檢驗石”,我們深化了對產業集群“葡萄串效應”的認識,也就是說,環環相扣、前后銜接。確保有序復工復產,不是單個企業的事情,只有上下游企業都運轉起來,鏈條才能活起來,企業復工復產才有質量。
主持人:中鐵裝備是“國貨盾構”的領軍企業,對于“鏈式協同”復工復產,王杜娟代表有著怎樣的體會?
王杜娟:“設計在河南、采購在全球、制造在中國”,中鐵裝備盾構機產銷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秘訣正是在于“河南
- 標簽:龍鳳斗智蟠龍坊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