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為后發現對方有艾滋病,還剩幾小時自救?這樣做救自己一命
艾滋病的兇險程度
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
發病后致死率很高
從它出現至今
各類預防措施及預警就從未消失過
可為什么
艾滋病患者人數還是每年增加?
其實許多人都沒意識到
被忽略的傳播途徑
艾滋病有三大傳播途徑:
1980年代
為防止艾滋病病毒(HIV)從境外輸入
中國禁止了血液制品進口
許多生物制藥公司只好推出有償采血
在當時,供血者一次可領50元補貼
這對極度貧困的農村家庭來說
簡直就是救命錢
而為了讓供血者恢復體力
一般采血站會把分離出的紅細胞
輸回給原供血者
但某些采血站為了加快采血速度
會把已分離好的他人紅細胞
輸給剛采完血的人
正是這樣的違規操作
讓多個農村相繼發現HIV感染病例
這也直接導致許多攜帶HIV的母親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
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隨著血液管理及母嬰阻斷技術的成熟
這兩者的風險都已經大幅下降
僅有的零星感染
是來源于醫生、護士、警察的職業暴露
容易讓人輕視、占比最高的傳播途徑是
——性傳播
幾乎年年說,年年有
性生活時
多巴胺、血清素、內酚酞……
一眾快樂激素在體內奔涌
讓許多人決定為快感鋌而走險
中疾控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約有3000例
15~24歲青年確診艾滋病
他們主要通過性傳播途徑感染
年輕人性觀念更加開放
也意味著更容易發生感染
所以叔必須強調
在未確定對方是否健康時
性行為一定要戴套!
除了年輕人
60歲以上老年群體患病數也在上升
以男性為例
患病數從2012年的8391例
上升到了2018年的24465例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
老年人與性行為很難聯系起來
但事實恰好相反
老年人也有需求
而且會求助于價錢便宜的服務
可怕的是
這個過程的安全套使用率很低
許多老人認為自己喪失了生育能力
沒必要做安全措施
擁有同樣想法的
還有部分同性戀者
同性戀者本身人口基數小
但占到HIV總感染人數的三成
其中以男同性戀者為主
男性感染比例之所以更高
是因為黏膜更容易在摩擦中破損出血
給HIV傳播創造了條件
如果以上行為你都沒有
恭喜你,已經離HIV遠了一大步
至于其它一些大家擔心的因素
叔再給大家一一解釋
這些行為會導致HIV感染嗎?
1、路邊被針扎會傳染嗎?
我們總是不時看到一些
“艾滋病患者”揚言要報復社會
用針筒在街上扎人的傳聞
圖源網絡
先不提傳聞的真實性
被扎后感染HIV
需要滿足下面三個條件:
①針頭上有足夠多的病毒;
②病毒處于活躍狀態;
③針頭被扎入血管;
然而,艾滋病毒十分脆弱
一旦離開血液或人體
很快會失去活性
針頭上能攜帶的血液本身就很少
病毒就更少了
另外,暴露在空氣中的血液很容易干燥
據美國國家疾控中心資料顯示
干燥的血液和體液
HIV傳染幾乎為0
至于癮君子共用針頭傳染事件
是因為感染者的血液
直接隨針頭扎進了被感染者的血管里
2、蚊子叮咬
首先告訴大家:不會
蚊子的口器比針管還小
存在的病毒數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蚊子的身體并不會識別HIV
只會將它們直接排出體外
3、接吻
如果是濕吻
還是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
不過需要兩者都牙齦噴血
并且從早啃到晚才有可能
至于其它生活場景
懷疑自己接觸了HIV怎么辦?
當你發生了高危行為
例如:
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做好這兩件事
①服用阻斷藥
高危行為后2小時內服用
效果最佳
幾乎能夠完全阻斷
72小時內服用,阻斷依然有效
而且能夠抑制HIV病毒
對早期治療很有幫助
如果需要服用
可向當地疾控中心咨詢
前往指定醫院購買
(并非所有醫院都有阻斷藥,
提前咨詢可節省時間)
②HIV自檢
如果沒有高危性行為
但不知是否通過其他途徑中招
可以前往醫院傳染科或皮膚性病科進行HIV檢測
或購買自檢試劑初篩
其中,唾檢法方便快捷
是比較新的自檢方法
需注意的是
HIV感染存在窗口期,大約2-6周
所以即便第一次檢測呈陰性
也需要多次檢測
一般在高危行為
第2周后可開始檢測
第6周后檢測結果比較準確
但在2-12周里
就算結果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需在窗口期后再檢測一次
如果是經常接觸高危風險的人
建議每三個月測一次
當然
遠離高危行為才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不提倡恐艾
但不意味著能放松警惕
,歷史上的蕭后,300199股票,搶貨神器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4493.html
- 標簽:,wwe2013年8月8日,601333股票,適合老人用的手機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高危行為后發現對方有艾滋病,還剩幾小時自救?這樣做救自己一命
艾滋病的兇險程度 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 發病后致死率很高 從它出現至今 各類預防措施及預警就從未消失過 可為什么 艾滋…
-
“巨腹姑娘”彭細妹,12年前的真實遭遇令人動容,后來她怎樣了?
01 絕望中看到希望 2007年,彭細妹確診卵巢癌。男友知道之后,執意要分手。心灰意冷的細妹不想連累家人,選擇四處漂泊。 考慮…
- 為什么去醫院看病總是要抽血?每次抽那么多血,最終都去哪里了?
- 為什么女生在小便后,要用紙巾擦一下?怎么擦才正確?告訴你答案
- 你的孩子離艾滋有多遠?每年3000名學生感染,勿把癥狀當感冒
- 為什么中國腦梗塞患者越來越多?廚房里的4種調料濫用是“幫兇”
- 孫燕院士:研究60年癌癥,我總結了3個抗癌處方,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