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尿多,是腎有毛?。磕蚨?、尿少誰更健康?告訴你答案
小王在一家公司擔任文員,平時很少喝水。有一天,小王和同事聊天,同事突然問他:“我很少見你去茶水間裝水啊,你都不口渴的嗎?”小王無奈地回答:“我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喝一點水就要經常上廁所。剛開始我不太在意,后來情況越來越嚴重,現在只能少喝點水了。”
同事感到十分不解,他自己每天要喝很多水,但不會經常跑廁所,“小王年紀輕輕的,不會腎不好吧?”
一、每天尿幾次才算正常?
一般情況下,人喝下去的水平均需要30~40分鐘才能變成尿液,最短需要6~8分鐘,最長需要120分鐘左右,并且不同人形成尿液的速度不同。
此外,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約為1500ml,但視情況不同,排尿量在400ml~3000ml之間都屬于正常。人體最佳排尿頻率為5~8次/天,其中白天4~7次,晚上0~1次。如果飲水量很少,排尿次數卻超過8次,則屬于尿頻現象。
二、尿多和尿少,哪個是腎不好?
正常來說,如果每天的小便次數和排尿量符合上述“正常范圍”,則無需過度擔心。但如果小便次數超過8次,可能存在尿頻癥狀,與多種情況有關。
尿頻與膀胱的神經、肌肉疾病有關,還與膀胱容量、飲水習慣、排尿習慣、血糖水平、寒冷刺激等因素有關。若膀胱神經、肌肉出現病變,或者容量較小,少量尿液就可以刺激膀胱收縮,產生強烈尿意。
另外,當人處于緊張、激動的情緒狀態時,身體血液循環會加快,改變體內激素水平,減少抗利尿激素,也會促使膀胱收縮,降低蓄尿能力。
而平時尿少的人,可能是因為天生膀胱較大,蓄尿容量大。此外,還與經常運動、極度缺水、憋尿習慣、疾病等因素有關。
經常運動的人,其水分消耗速度較快,即使多喝水也會很快被代謝掉。當人體處于極度缺水狀態時,補充的水分會被腎小管重吸收,導致尿液減少。經常憋尿會降低膀胱的敏感度,即使大量喝水,也要很久才產生尿意。此外,心臟功能異常、腎臟功能下降、尿路堵塞等疾病也會導致尿量減少。
在臨床上,如果大量飲水后仍然少尿,甚至無尿,則更應提高警惕,可能與腎臟疾病有關。
三、尿液顏色反應疾病
1、紅色尿、粉紅色
紅色或粉色尿液可能與飲食有關,例如食用了火龍果、甜菜、紫蘿等食物。除此之外,它還可能與腎性血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鄰近的器官出血、卟啉尿等有關。
2、濃茶色、醬油樣色
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等疾病會引起濃茶或醬油色樣的尿液;大面積燒傷、劇烈運動、服用呋喃妥因和大黃等藥物也會使尿液呈現濃茶或醬油色。
3、黑色尿
惡性瘧疾等急性血管內溶血患者最常出現黑色尿液,此外,黑色素腫瘤的病人也可能出現黑色尿液。
4、乳白色
高蛋白、脂肪的飲食容易導致尿液變乳白色,但如果還伴有排尿異常、發熱、腰骨疼痛等癥狀,則要警惕嚴重的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結核等泌尿道感染疾病。
若是飲食導致的尿液顏色異常,一般是暫時性的,如果異常現象持續,建議問診檢查。
四、夜尿頻繁,當心4種病
白天排尿正常,但晚上排尿次數增多,超過2次,則屬于“夜尿頻多”。夜尿頻繁需要警惕以下4種疾病:
·前列腺問題
前列腺增生容易阻塞膀胱出口,導致膀胱有效容量減少,降低膀胱穩定性,使夜尿增多。
·盆底肌松弛、尿路感染
盆底肌松弛、尿路感染導致的夜尿增多最常出現在女性身上,當膀胱和尿道受到細菌感染刺激,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盆底肌松弛后,女性的憋尿能力下降,也會導致尿頻。
·糖尿病
糖尿病容易導致口干,從而出現多飲多尿、夜尿頻繁的現象。
·尿崩癥
抗利尿激素分泌、釋放和異常運轉都會引發尿崩癥,從而使患者不能自主控制尿液的排出,頻繁上廁所。
中年人夜尿多,可能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慢性腎炎、腎衰等疾病的先兆,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尿液、腎臟方面的檢查。
SQL Error: select * from ck.***_ecms_news where classid=5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3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12228.html
- 標簽:,四房婷婷,微軟太空望眼鏡,救贖是什么意思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一喝水就尿多,是腎有毛?。磕蚨?、尿少誰更健康?告訴你答案
小王在一家公司擔任文員,平時很少喝水。有一天,小王和同事聊天,同事突然問他:“我很少見你去茶水間裝水啊,你都不口渴的嗎?”小…
-
蒲公英能在48小時內殺滅98%的癌細胞,是科學還是謠言?一文說清
白女士家住陜西西安,今年36歲,與老公育有一兒一女,四口之家看起來幸福無比,不過白女士自生完孩子之后也不注重保養,加上此前就…
- 再次提醒:高血壓不想腦出血,3種食物最好別碰!再饞也要忍住
- 男有偉哥,女有偉姐,女性功能障礙有何表現?理智看待,無需害羞
- 肺癌來臨,睡覺先知?睡覺時出現5種異常,當心是肺癌發出的信號
- 每年超50萬人因它離世,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常藏在4處
- 皮蛋被外媒評為“最惡心食物”,含鉛高會慢性中毒?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