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越治療越差,不治療會更好?腫瘤專家有話說
患癌后,很多人寧愿選擇離開醫(yī)院,跟隨“大師”學習。
周某在40歲時確診為乳腺癌晚期,當時做手術切除了病灶后,又進行了半年的化療,加上與丈夫離婚,她身心俱疲。43歲的時候,周某開始跟氣功大師學習拍手舞,據(jù)說只要拍掌,便能排毒治病。一開始,她只是想鍛煉身體,快點恢復健康,但后來卻深陷其中,成為氣功大師的信徒,更堅信大師能挽救她的性命,不再吃藥復診。
65歲的張某患上肝癌晚期,選擇離開醫(yī)院,放棄繼續(xù)治療。老婆帶他去找氣功大師治病,幻想會有奇跡發(fā)生。他開始在氣功大師的指導下辟谷、練功。剛開始十幾天,身體狀態(tài)似乎變得不錯。但不到2個月的時間,他的癌細胞轉移了,病情急速惡化。在氣功大師的鼓動下,他沒有吃藥,甚至還“以毒攻毒”地喝了一個月的尿,很快他便病得生活不能自理,沒多久便去世了。
很多人認為癌癥是在醫(yī)院治療治死的,不治療效果更好。特別到了晚期,就沒有繼續(xù)治療的必要,真的是這樣嗎?
一、癌癥治療越治療越差?
很多癌癥越治越差其實是因為沒有規(guī)范化治療,錯誤的認知導致不規(guī)范的錯誤行為產(chǎn)生的假象。
誤區(qū)1:追求熱門療法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治療癌癥的藥物和療法也越來越多。面對網(wǎng)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提出,不少癌癥患者容易追求時下最熱的療法,認為只有最熱門、最火的藥物和療法才能治好自己的癌癥。
但實際上,癌癥治療對于界定什么藥適合什么樣的患者已經(jīng)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癌癥患者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最重要就是依據(jù)基因檢測(靶點檢測)的結果。通過廣泛的基因測試,醫(yī)生可以判斷患者是否攜帶可以藥物作用的靶點,同時輔助疑似癌癥的診斷、預判癌癥是否有復發(fā)的跡象以及分析耐藥機制等等。而且現(xiàn)在有不少檢測機構和慈善基金會有提供基因檢測的相關補助,可以減輕癌癥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從而獲得規(guī)范、精準的檢測和治療。
誤區(qū)2:求速度
當確診癌癥后,很多患者或醫(yī)生會想著盡快治療防止癌癥進一步惡化,有時連基因檢測結果都沒出來便想要立即開展治療,或是患者基因檢測沒有靶點卻使用靶點藥等,這類追求速度的行為不僅沒有治療效果,還可能危害患者健康。
吳一龍教授建議,做癌癥治療前首先確定是不是患癌,患者需要做組織活檢來判斷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確診是某種癌癥后,還要確定腫瘤的嚴重程度。患者可以做PET-CT檢查等檢查,醫(yī)生根據(jù)影像學判斷腫瘤目前處于哪個階段:如果是局限在一個小部位的單個病灶,屬于癌癥早期;如果局部病灶有向旁邊淋巴結轉移的跡象,就屬于癌癥中期;如果病灶已經(jīng)發(fā)展到器官外,就屬于癌癥晚期。
最后則是醫(yī)生根據(jù)各項檢查結果來判斷患者適合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找出相對適合患者的精準治療方案。
誤區(qū)3:走極端,不治或者自治
部分患者確診癌癥后會走極端,有些是選擇不治療,有些則是亂用網(wǎng)絡偏方來自治癌癥。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會耽誤病情,導致癌癥快速惡化,甚至是死亡。
誤區(qū)4:過度治療
在癌癥治療的時候,很多患者和家屬希望通過各種手段來挽救生命,于是便會嘗試各種新藥、新療法,或是進行大劑量化療。這樣的過度治療其實副作用很大,會使患者免疫力急劇下降,反而造成反效果,導致癌細胞進一步擴散轉移。而且,過度治療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癌癥不治療,可以活得更長嗎?
有患者認為,手術會加速癌癥擴散。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何建行教授指出,有的癌癥患者在術后發(fā)現(xiàn)癌癥轉移,其實是手術前就已發(fā)生轉移,但由于檢查手段有限沒有被查出來。因為根據(jù)流行醫(yī)學數(shù)據(jù),腫瘤細胞要發(fā)展到2厘米的病灶平均需要約2年的時間,所以如果是術后不久發(fā)生的轉移,大多是術前就存在的轉移灶。目前,隨著檢查手段的不斷增多,手術前癌癥轉移的評估已經(jīng)相當準確了,很少會發(fā)生術前轉移未測出的情況。
癌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放療和化療,但確實有些情況,患者更適合采取保守治療。例如身體狀況不好的高齡患者,他們根本無法承受治療帶來的負荷,不合理的治療可能會縮短他們的生命。治療的目的是為了延長患者的生命并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所以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正規(guī)合理的治療方案。
三、癌癥晚期,還有治療的必要嗎?
到了癌癥晚期,并不意味著只能等死。有些癌癥是可以臨床治愈,并且不會復發(fā)。原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在2013年確診淋巴癌晚期,經(jīng)過10個月的治療之后,就檢測不到腫瘤,再次投入到工作中,恢復正常的生活。
·早期可能完全治愈
大部分的早期癌癥是有可能通過手術和術前術后的治療而治愈的。早期癌癥,其實是沒有檢測到轉移的癌癥。在能手術的前提下,只要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的原發(fā)灶,就有可能把癌細胞全部鏟除。
有些情況,患者還需要在術前或術后配合放療、化療、內(nèi)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來輔助進一步消滅癌細胞。像早期的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等,只要發(fā)現(xiàn)得越早,發(fā)生轉移的幾率就越小,治療的效果也會越好,很大幾率可以完全治愈。
·晚期擁有治愈可能
隨著醫(yī)學技術、藥物發(fā)展和各種輔助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現(xiàn)在很多晚期癌癥也擁有治愈的可能。例如血液腫瘤、鼻咽癌、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很多兒童惡性腫瘤、部分晚期結直腸癌等,都是可以通過放化療治愈或長期生存。
·不能治愈,卻能帶瘤長期生存
確實有些癌癥晚期是不能治愈的,但這類癌癥也有長期生存的機會。例如乳腺癌晚期,患者通過規(guī)范的綜合治療,是有可能實現(xiàn)帶瘤長期生存,延長生存期七八年甚至更久。另外像肺癌晚期,現(xiàn)在有了很多治療的新藥,已有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由不到1年延長至7年甚至更長時間。
上述三種情況都說明了癌癥規(guī)范治療的重要性,所以不能簡單說“晚期了,別治了”這種話。
面對癌癥,患者和家屬應該要有治愈生存的信心,尋找癌癥專科醫(yī)生來診治,配合醫(yī)生接受規(guī)范的治療,切勿盲目聽信謠言偏方,不要過度治療,更不要輕言放棄。
,麥圈官方免費下載,有關戲曲的諺語,怎樣做茯苓餅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27403.html
- 標簽:,股票002595,悲情城市qvod,陸家小媳婦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癌癥越治療越差,不治療會更好?腫瘤專家有話說
患癌后,很多人寧愿選擇離開醫(yī)院,跟隨“大師”學習。 周某在40歲時確診為乳腺癌晚期,當時做手術切除了病灶后,又進行了半年的…
-
BBC紀錄片揭露真相:尼古丁其實不致癌!吸煙真的有害健康嗎?
你認為煙草中的尼古丁,會致癌嗎? 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共征集了1020名醫(yī)生為調研對象,最終顯示:80%的醫(yī)生…
- 年齡越大越要吃肉?權威研究:多吃肉的老人或更長壽!怎么吃好?
-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3個后果,勸你手下留情
- 西紅柿的營養(yǎng)有多高?生吃和熟吃哪個更好?3類人少吃為好
- 年齡越大,骨頭越松?提醒:吃對3類食物,骨骼強健如金剛
- 每天喝一碗“開水沖雞蛋”,身體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到底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