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死亡”!
死亡,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父母很少去跟孩子談死亡,怕讓孩子心里有壓力,產(chǎn)生更多的恐懼。然而,孩子錯誤的認識死亡,更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心理。
玲玲的女兒糯糯,自從爺爺走后,變得特別乖巧。以前愛說愛笑愛調皮的孩子,變得乖乖起床、吃飯、上學、寫作業(yè)……乖巧的像個大人,完全失去了5歲孩子的活潑。
女兒和爺爺感情并不深。爺爺奶奶平時住在老家,糯糯跟著玲玲和老公,住在城里。過年會回去幾天,沒想到爺爺?shù)娜ナ溃o糯糯帶來這么大的變化。
以前睡覺時,糯糯要黏著玲玲給她講故事,還會和玲玲犟嘴,早上總是賴床,叫好幾遍才起床。自從參加爺爺喪禮回來,糯糯再也沒了以前的任性。
以前爸爸陪她寫作業(yè),總是嚇唬她:“如果不好好寫作業(yè),不聽話讓媽媽來揍你。”現(xiàn)在女兒總是乖乖的寫,寫錯了就默默的流眼淚。
那天女兒又做錯了,爸爸教了一遍,還是做不對,女兒焦急的掉眼淚。爸爸問不出原因,女兒一把撲進玲玲懷里,小聲的說:“媽媽,如果我不聽話,你也會死嗎?”
詢問后才知道,玲玲問奶奶爺爺為什么會死,那時候奶奶看玲玲調皮,就說是因為她淘氣,玲玲又問:“那我不聽話,媽媽也會死嗎?”奶奶說:“是的。”
死亡,是一個很可怕的話題,很多大人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解釋,就隨機編一個借口。奶奶也只是想讓糯糯聽話,隨口說說。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不一樣,死亡也是一個故事,只是結局是悲傷還是快樂。對于死亡,沒有確切的認識。所以糯糯一直恐懼,自己不聽話,媽媽會死掉。
3歲以前的兒童,只能感知死亡是不存在,除了少許的恐懼,沒有太多的感受。而4到6歲兒童,對死亡有感覺,但是沒有確切的概念。這時候,大人的解釋,讓他們內心有一個概念形成。而7歲以后的兒童,則會對死亡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知道死亡就是永遠離去。
大人要正確的跟兒童談死亡,告訴他們死就是一種正常的消亡,是一種永遠的離開。死去的人,不是不愛他們,而是把愛用來變成他們成長的儲備力量,讓孩子想哭就哭出來,自己會陪伴著他們。
有的孩子經(jīng)常會問父母:“你也會離開我,會死嗎?我也會死嗎?”你要和兒童解釋:“是的,但是短時間不會,會等到她長大變老以后,才會離開。”
孩子往往會因為親人離世,變得敏感。這時候,要讓活著的親人,多陪伴關心孩子,但絕不是溺愛孩子。
張?zhí)m的兒子,最近進了監(jiān)獄,在孩子四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那時候起,失去老公的張?zhí)m,把對老公所有的愛,一并給了孩子。
孩子小,又是公公婆婆唯一的孫子,怕孩子感受不到愛,所以大家都寵愛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張?zhí)m兒子從小沒幫家里買過一瓶醬油。不舍得打,不舍得罵,但是孩子也變得越來越驕縱。
脾氣火爆,打架、上網(wǎng)吧、輟學……以至于這次因為盜竊進入監(jiān)獄。愛孩子就給他正確的愛,失去親人,不能成為他被過分寵溺的理由。
究竟該如何正確跟孩子談死亡呢?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永遠離開。
同事家狗叫毛毛,前幾天老死了。女兒問同事:“是因為她追毛毛追的太厲害了,所以毛毛死了嗎?如果我以后不欺負它了,它還會回來嗎?”
同事清楚的告訴女兒:“不會了,因為毛毛老死了,不是你的原因死掉的,毛毛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們要永遠懷念毛毛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要讓孩子理解死亡,可以帶孩子去學習一些課程,比如器官作用之類的,死亡也是器官的消亡,這樣可以更好的讓孩子理解死亡。
孩子接受死亡的時候會帶著自責,覺得死去的人離去可能有他們的原因,一般父母生自己的氣,才會離開他們。一定要給孩子解釋,每個死亡,都不是他們造成的,不要給孩子負擔。
孩子對死亡是恐懼的,如果說因為他們,就會讓孩子變得委屈求全過日子。他害怕自己做的不夠好,朋友和親人也會死去。
跟孩子談死亡并不可怕,我們這個年紀輕,要理解生老病死是生存法則。跟孩子談死亡,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接受死亡。我們能給孩子的,就是以后他們面對任何人死亡,沒有過分的恐懼,而有力量和勇氣好好地活下去。
,我與婠婠同居的日子,磊落不凡,共享遛娃小車被清 http://www.cityruyi.com/lm-1/lm-3/10123.html- 標簽:,yy表白詞,林妙可曬彩排照,研發(fā)支出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你有沒有想過,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死亡”!
死亡,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父母很少去跟孩子談死亡,怕讓孩子心里有壓力,產(chǎn)生更多的恐懼。然而,孩子錯誤的認識死亡,更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恐…
-
北大院士直言:骨質疏松害怕一“零嘴”,若喜歡吃,骨骼堅硬如石
現(xiàn)如今,骨質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在上升,一旦患上了骨質疏松,骨骼會變得很脆弱,隨時都有可能會出現(xiàn)骨折。在我國骨質疏松的患病率已高達30…
- 107歲老人,年輕像50歲,長壽秘訣不是多運動,而是這3件事
- 骨質疏松的“幫手”已發(fā)現(xiàn),咖啡沒上榜,榜首許多人當成美味
- 38歲男子腦梗離世,醫(yī)生:3種素食是吸油王,吃一次堪比喝一桶油
- 男性過了60歲,這5件事若還能完成,表示身體素質還不錯
- 關節(jié)“保護傘”已找到,并非花生,世衛(wèi)組織呼吁:滑膜炎可堅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