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和你對著干?他的“叛逆”背后,其實藏著你不知道的心酸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說:成年人也會和孩子一樣,出現缺乏知識、意識和技能,受“原始腦”操縱的不良行為。
那么,當孩子和你對著干時,你有沒有受“原始腦”的控制,憤怒、責罵甚至是動手打孩子?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孩子們每一次“對著干”的背后,都藏著哪些被我們忽視的細節。
教育方式的偏離,把孩子越推越遠?
某電視臺有一期節目,叫作《“逆子”的回歸》,這個真實故事,每天都以不同版本,在無數家庭上演,背后揭露的,是教育最大的缺失:理解和傾聽。
故事的主人公,14歲就離家出走,一個人漂泊異鄉,十年不曾回家。當主持人問及緣由時,他的回答只有一句:“我就是想報復我的父母”。
原來,在他小的時候,只要做錯事,甚至根本沒做錯事,僅僅是父母不理解他舞刀弄槍的愛好,就會輪番對他進行打罵,罵他“不務正業”“不學無術”。
父母以為“打罵”可以讓孩子回到“正軌”,可以讓孩子聽話懂事,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最后只是將孩子越推越遠。就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在一次離家出走又返回后,并沒有得到父母的安慰和關懷,反而迎來了又一次不堪重負的打罵。
一氣之下,這個14歲男孩徹底逃離了父母,逃離了家鄉,踏上了長達十年的異鄉路。
每一次不由分說的打罵,都是孩子在叛逆路上越走越遠的助推器。
當父母覺得孩子不服管教、總愛對著干,除了思考孩子為什么會這樣,也應該思考自己是否言行恰當,是否真正的理解和接納孩子。
對著干的背后,也許是“缺愛”?
前兩天有個同事跟我講自己有一天去閨蜜家做客看到的一幕,吃飯時間到了,閨蜜叫三歲半的兒子吃飯,叫了三遍,可是孩子卻像沒聽見一樣,仍然自顧自的玩。
這下閨蜜火了,強行將孩子抱到餐桌旁。孩子一遍哇哇大哭,一邊拿著勺子在碗里亂戳,把菜戳得到處都是。這下閨蜜徹底火了,一把將孩子拎下椅子,照著屁股就是幾巴掌。
同事說第一次看到平時溫柔的閨蜜發火,問我是不是每個當媽的,在孩子面前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
這讓我想到《孩子的品格》這本書,作者是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他在這本書里提到,不讓孩子過度打游戲時,應該怎么說:我們管你不是不讓你快樂,而是因為這種過度的快樂會產生負面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愛,其實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有時候我們需要想一想,我們給的是不是孩子正好需要的。比如同事閨蜜家的孩子,他只有三歲多,可能需要一些自主選擇,那么,每次叫孩子吃飯,就可以說“請問你想現在吃飯,還是五分鐘之后吃飯”。
就像彭凱平教授說的: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都由父母做,這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其實挺大的。有的時候,我們得讓孩子做出一些選擇。
恰如其分的“愛”,會讓父母和孩子都不再情緒激動,也更容易覺察到生活中的小確幸。
三個小妙招,和“對著干”說再見?
- 把決定權交到孩子手上
“對著干”的兩邊,分別站著渴望自主的孩子與不愿放權的父母。
當父母學會把決定權交到孩子手上,雙方就漸漸靠攏,告別分立的兩端。
或許孩子還小,不能事事自己決定,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是可以讓孩子做選擇的。比如:中午吃什么,周末去哪里玩,看幾集電視。
- 看見孩子的長處
一個被鼓勵與支持所包裹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相信“未來可期”;一個處處被打壓,時時被批評的孩子,更容易失去內心的色彩和光芒。
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曾說:孩子的短處或缺點就像是黑暗,越想通過批評來糾正錯誤,黑暗越無法消除。相反,如果投以光明,看得見孩子的長處,黑暗就會慢慢消失。
- 傾聽
當孩子哭鬧時,用平和的心態與孩子交流,比如說:
“你現在有點傷心對嗎?因為……”
“你看起來不對勁,能告訴我發生什么嗎?”
……
對孩子的情緒先給予接納,然后再傾聽他的想法,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恰似寒光遇驕陽免費閱讀,www.kk98.com,miad530 http://www.cityruyi.com/lm-1/lm-2/11119.html- 標簽:,欲罷不能txt,uu23,鼠標墊廠家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孩子總和你對著干?他的“叛逆”背后,其實藏著你不知道的心酸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說:成年人也會和孩子一樣,出現缺乏知識、意識和技能,受“原始腦”操縱的不良行為。 那么,當孩…
-
這些習慣容易導致胎兒畸形,你中招了么?
對媽媽們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所以在和孩子相遇的那一刻起,媽媽們除了感激孩子選擇自己,還會默默在心里許下“請讓孩子…
- 住手!不要再喂孩子這些東西,會要命
- 醫生勸告:這3個臭毛病,或是脂肪肝的“加速器”,趁早避開!
- 女性養生,可以多吃三種食物,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
- 女人愛美,學會吃三種食物,疏通血管,祛皺抗衰,清理體內毒素
- 女性養生,常吃三種食物,清熱排毒,刮油清脂,消除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