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
睡不著又稱失眠,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祖國醫學又稱其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適當服用催眠藥是解決失眠問題的成功方法。避免失眠還應少喝妨礙睡眠的咖啡和茶,同時也要少喝酒。
中醫解讀失眠
臨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時寐時醒,或徹夜不寐為其證候特點,并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體倦乏力,甚則心煩懊惱,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學習和生活。 歷代醫家認為失眠的病因病機以七情內傷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臟腑不外心、脾、肝、膽、腎,其病機總屬營衛失和,陰陽失調為病之本,或陰虛不能納陽,或陽盛不得入陰。正如《靈樞·大惑論》所云:“衛氣不得人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靈樞·邪客篇》指出:“今厥氣客于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行于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不瞑。”可見,陰陽失和是失眠的關鍵所在。現就調和陰陽在失眠中的認識淺談如下。
睡眠可看作是陰陽消長平衡的一個過程。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內經》記載的原因有三:(1)其他病癥影響,如:咳喘、腹滿等,使人不得安臥;(2)為邪氣客于臟腑,衛氣不能入陰所致;(3)臟腑所傷,陰陽不和,則夜寐不安,如《素問·病能》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具病也。”認為“寐…寤”是人體營衛之氣順應自然界晝夜變化的結果。即衛氣“晝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臟”,正是營衛相互協調,實現臟腑安和,目瞑而寐。可見,人的正常睡眠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地轉化的結果,如果這種規律一旦被破壞,就可以導致不寐的發生,而這種規律被破壞的原因主要由于外邪如火、熱、氣、血之壅塞,干擾衛氣的正常運行,內傷情志使五臟氣機失常、氣血不和及陰陽失調而致失眠,病理因素多為氣、血、痰、瘀、火、郁、濕、食等,故七情所傷之失眠尤為重要。張景岳在《景岳全書·卷十八·不寐》中說:“蓋寐本乎陰,巾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而這種神當是指心神,即人體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主宰者。心是人體情志的發生之處和主宰者。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脾志為思,若情志不舒,思慮過度,不僅影響肝之疏泄,出現肝郁氣滯,化火擾神,而且進一步耗傷心血,損傷脾運,最后發展還會出現耗盡真陰真元,心腎失交神志不寧,致使五臟俱虛,病情虛實膠結,纏綿難愈。
睡不著治療
一、不要緊張,樹立信心,尋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戰勝失眠,失眠不是一種嚴重疾病,1天或幾天少睡幾個小時沒啥關系。可以配合食療、中藥、西藥、針灸、理療、氣功等。
二、對于繼發性失眠,以處理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情況為主,一般來說,對失眠的病因解決后則失眠就會不治而愈。
三、對原發性失眠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調整睡眠習慣,恢復正常的生物節律,睡眠時間各人不同,睡眠時間短些對人體并無多大影響。
四、一般失眠癥經過病因、心理、軀體松弛治療即可治愈。
五、臨床上常用的安眠藥分3大類,即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和其它非巴比妥類。服用安眠藥的患者不可駕駛車輛和操縱機器,以免發生事故。兒童不宜,老年病人應慎重使用,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哺乳期婦女及孕婦忌用。
六、一般的失眠患者可以使用中藥調理,合歡花、酸棗仁等。從根本調理睡眠質量。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