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廣會客廳|「中國交通故事」鐵路人的多重角色
交廣會客廳|「中國交通故事」鐵路人的多重角色
3月1日凌晨五點,寶蘭高鐵定西北車站的伙食團燈已經亮了,透過布滿冰花的窗戶看到,一個身材嬌小的身影正“舞來舞去”。她就是蘭州鐵路局定西北車站的最美小廚娘,朱婷婷。其實, 29歲的朱婷婷是定西北車站技術員,因食堂大師傅請假,本該輪班休息的她主動放棄休息時間,脫下工裝變身廚師,為車站職工精心烹制可口的飯菜。
定西北車站技術員朱婷婷:“今天中午20多人就餐。我打算做五菜一湯。我平時在家也做飯,這也算發揮特長了。”
看著同事們說說笑笑的吃著午飯,朱婷婷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下午3點,又到了準備晚餐的時候。臊子面、炸醬面、西紅柿雞蛋面都是小廚娘的拿手絕活。“今天晚上準備做炸醬面,炸醬面大家都是很喜歡吃的。”朱婷婷邊說邊切肉丁。切配菜、和面、壓面條,一番緊張的忙碌后,炸醬已炒好在盆中,面條也已等待下鍋。等大家吃完晚飯已是下午6點了,一天的忙碌讓她滿身都是油煙味,但是在她臉上看不到絲毫的疲倦。
定西北車站技術員朱婷婷:“作為車間的一名黨員干部,在職工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頂在前、沖在前。”
短短的幾句話,體現了一名黨員干部的擔當和責任,最美“小廚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詮釋著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通訊員:鄔凡、關杰)
一張長桌、兩把座椅、七臺電子顯示屏并排而立,上面擺放著兩臺電話一部對講機,這些家當幾乎占滿了整間列車行車室。
“客車6855次18點12分通過”“41022次4道待避”“客車K598次預告”“41022次4道停車,開放進站信號”……不到1分鐘的時間,一道道列車運行指令有條不紊地從中鐵呼和浩特局白塔站行車室傳出。
“90后”車站值班員趙瑞右肩夾著電話,左手抄起電臺,右手還時不時敲打兩下鍵盤。“發布指令必須簡明清楚、正確及時,行車無小事,一個數字的偏差都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他疲倦的眼神中卻透露著堅毅的目光。
由于工作性質,車站值班員每個班都需要連續作業12個小時。從早上8點接班開始,趙瑞始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時刻盯著屏幕上不斷變化的數字和列車進路,每一趟列車從辦理閉塞開始,布置進路、盯控運行、接打電話聯控協調……十幾個步驟都必須嚴格地執行標準化作業,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41022次,后面有客車,咱們進站利索點!”通過對講機,趙瑞向貨車司機傳出新的指令。貨物列車待避,是指列車在站內停車等待,讓后方旅客列車先行通過。全力保證旅客列車的安全正點,在春運期間這份責任更加重大。
“41022次4道停車,4道進站信號已開放。”一陣密集的鼠標點擊聲過后,負責管理列車進路及信號的內勤助理值班員王殷匯報道。“確認,4道信號開放正確!”經過再次核對、確認,4道進站信號機“綠燈”開放。
“趙哥,我咋感覺咱們跟交警似的。”“啥叫感覺?自信點,本來就是!都是管理交通秩序的,只不過咱們指揮的車更加高大上而已!”將近12個小時下來,趙瑞的聲音開始變得沙啞。列車間隙,為了防止瞌睡,他和王殷互相打著趣。(通訊員:段普超)
3月2日11:05分,呂梁山中的一處小山坳里,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太原工務段探傷車間二工區班長孔永剛和3名同事駕駛著一輛敞篷式的黃色探傷雙軌小車,行駛在蜿蜒的太(原)興(縣)鐵路線上,為鋼軌進行“健康體檢”。
“探傷小黃車”的學名叫“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車”。具有小體積、自行走、易操作的功能,全車由鈦合金材料制成,重量輕,強度高,可載重800KG,且拆裝方便,隨乘人員僅用10分鐘就可將車體組裝完畢,可以有效提升作業效率。
孔永剛說:“以全長163.26公里的太興線檢測為例,原先全覆蓋檢測一遍需要一個季度,如今僅用15天就能完成。太興線隧道密布,隧道內外溫差變化大,容易發生,使用小車后,鋼軌內部的傷損無處遁形,為鋼軌防斷加了一層“科技保險。”
探傷小黃車跑出了安全“加速度”,讓科技賦能傳統探傷作業,為鐵路運行安全提供有效保障!(趙哲昌)
收藏
舉報
- 標簽:dnf愛麗絲的覺悟4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