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蕉補鉀能降壓?忽視這一點,可能帶來腎損傷!2類人易中招
平時我們在說起高血壓的時候,很多專業研究和營養醫師都建議,可以利用低鈉高鉀飲食來改善。又由于我國居民飲食中鈉鹽居多,所以適當補鉀能起到一定預防作用,然而補多少、怎么補,太多人存在誤區!
1
為降壓補鉀,卻忽視腎病!
案例
一位多年的高血壓患者,兩年前肌酐水平就有點高,但沒有重視。除了食用低鈉含鉀鹽,還天天吃香蕉等補鉀。某次上班時卻突然昏厥,檢查發現肌酐已經飆升到四百多,而血鉀含量高達8.1mmol/L!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可能出現心臟停搏的情況。
為什么只是多吃一些含鉀鹽和香蕉等就會引起高鉀血癥?其實是因為,很多高血壓患者都忽略了高血壓一大并發癥:高血壓腎病!
1
長期 高血壓腎病危害大
腎臟腎小球、腎小管等重要結構都分布著大量毛細血管,而高血壓會使血管內血液壓力增高,滲透平衡被破壞,造成蛋白質長期漏出至尿液里。而這些漏出的蛋白質會對腎臟的濾網系統造成破壞。
血壓過高且長期控制不佳,這種腎臟的結構性破壞就難以逆轉,導致腎功能不斷下降;而腎臟衰弱反過來又會導致排鈉困難,加重高血壓。
因此,高血壓腎病患者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甚至發展為慢性腎衰竭,最后走向尿毒癥。
2
良惡性癥狀要分清
高血壓腎病又叫高血壓腎硬化癥,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良性如果遏制不住,也可能發展成惡性。二者在臨床上也有不同的癥狀表現。
良性癥狀提示
患者年齡多在40~50歲以上,高血壓病史5~10年以上,血壓長期≥140/90mmHg。早期僅有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之后尿蛋白量可能會升高1~2個“+”號,部分患者可出現少量紅細胞尿。
良性病癥進展相對緩慢,患尿毒癥可能性較小,多數有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輕度損害和尿常規異常。
惡性癥狀提示
長期舒張壓>130mmHg,并伴隨有明顯血尿、蛋白尿、少尿或無尿,血肌酐數值高、升高快,病程進展迅速,患尿毒癥的風險較大。還容易有頭痛、嗜睡、抽搐、昏迷、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心衰等癥狀。
3
鉀 代謝能力差
高血壓腎病患者對鉀的調節能力比普通人要低,這是因為80%的鉀離子要通過腎臟代謝才能隨尿液排出。所以在血壓水平較高、血壓不穩、腎功能較低時,若不控制好鉀的攝入,就容易引發危險的高鉀血癥。
4
高鉀血癥
鉀離子能夠調節人體酸堿平衡,維持神經和肌肉組織的電訊號傳導,一般正常的血鉀水平在3.5~5.5mmol/L之間,平均為4.2mmol/L。一旦血鉀>5.5mmol/L則稱為高鉀血癥,血鉀>7.0mmol/L則為嚴重高鉀血癥。
如果高鉀血癥急性發作,容易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出現四肢及口周感覺麻木、肌肉酸痛、心律失常、心肌無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誘發心力衰竭而猝死。
但同時要注意,血鉀低于3.5mmol/L時可能為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有著同樣的危害。所以對于高血壓腎病患者來說,每日鉀攝入量應謹遵醫囑 慎重考量。
2
無意中鉀“超標”
4類高鉀食物要留意
案例
29歲的小黃上周末和同學聚會,一高興就大吃大喝,然而聚餐后卻突然昏倒。醫生診斷為心衰,監測血鉀峰值居然高達9.5mmol/L!原來,小黃是慢性腎病患者,但聚餐時卻吃了不少口蘑,以致于排鉀不及才引發了急性高鉀血癥。
在這里可可提醒大家,平時要多留意一些含有大量鉀元素的食物,以免不小心引發“危機”。而低鉀血癥患者在醫師指導下,可適當補充高鉀食物。
1
谷物類:玉米
玉米的營養價值和養身作用在所有主食中位居前列,其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麥的5~10倍,還含有核黃素、尼克酸、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但同時玉米含鉀較高,特別是某些精制玉米面粉,每100g含有3370mg鉀。對于需要控鉀的患者來說,直接食用谷物比食用精制面粉更好一些。
2
菌類:口蘑
對于健康人群來說,適當食用口蘑可補充維生素D、葉酸、鐵、鉀、硒、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有助于改善便秘、抵抗病毒,降低癌癥的患病幾率。
但口蘑(白蘑)的鉀含量高達3106mg/100g,有因為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飽腹感不強,容易一次性食用較多。對于腎病患者來說, 每次食用最好不超過30克。
3
豆類:黃豆
黃豆能夠補充優質植物蛋白質、大豆異黃酮、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適常肥胖人群常吃。不過豆類中黃豆的鉀含量較高,每100g黃豆粉含鉀1890mg,黃豆本身含1503mg,豆粕也含有1391mg,腎病患者可將少量黃豆與其他食材搭配食用。
4
水果類:桂圓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香蕉是水果中含鉀量最高的,但其實每100g香蕉含鉀330mg,而桂圓(干)則含1348mg,接近4倍。又由于其水分少而糖分多,飽腹感低,所以容易一次性食用過多。
不過新鮮桂圓的含鉀量低,同時也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補益氣血等作用,腎病患者建議多選擇新鮮桂圓,或將桂圓(干)煮、泡后食用。
3
控鉀3原則,日常飲食可適用
血鉀低了就缺鉀嗎?高血壓腎病患者要忌口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簡單3個原則來應對。
1
血鉀異常綜合檢查
人體的血鉀水平會受到飲食作息的影響,鉀和鈉的代謝始終處于動態平衡當中,具有一定波動性,可能出現暫時的升高或降低。
所以血鉀指標降低,并不一定表示體內缺鉀,只能表示細胞外液中鉀的濃度降低;而全身缺鉀時,血鉀指標也不一定降低。所以臨床上醫生通常會結合過往病史和病癥表現來診斷,自己不要輕易下結論。
綜合檢查項目
在血檢發現異常之后,還要結合心電圖檢查、尿常規檢查、腎功能檢查等綜合判斷,若有竇性心動過緩、心室顫動、血肌酐過高等特征,才可能為高鉀血癥或低鉀血癥。
2
不要盲目補鉀或限鉀
大多數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鉀,而鉀又是維持機體運動必須的營養,所以除非腎病患者,不可限制鉀的攝入;反過來,普通人如果沒有相關病癥,不需要特意補鉀。
可適當補鉀的情況
夏季大量出汗、脫水時;嚴重腹瀉、嘔吐或接受腸胃引流之后;長期營養不良、偏食;使用葡萄糖、胰島素以及青霉素等藥物后;飲食補鉀如果無效,可及時補充營養制劑。
3
補腎調壓更強身
高血壓腎病患者或者慢性腎病患者,不僅平時要積極治療,謹遵醫囑按時服藥,還可以尋求醫生的指導,使用一些補腎方來調理。
中醫講五谷養五臟,黑豆就是很好的藥食同源的食材,有益腎精、補腎氣的功效,選擇烏皮青仁豆還能肝腎同補。不過黑豆生吃可解毒,炒熟吃才補腎。
炒黑豆
【材料】黑豆100g、大顆粒的粗鹽適量。
【做法】黑豆浸泡一晚,瀝干,進行翻炒;待表面水分蒸發后,放入大顆粒的鹽,黑豆和鹽的比例約為5:1;用小火持續翻炒,當黑豆表面裂開,漏出里面的青仁時,再簡單翻炒2分鐘即可出鍋。
【提示】黑豆也含有一定量的鉀,建議大家每次食用不超過20顆。
年年體檢正常,卻突然查出大病? 你的體檢可能根本沒做對!正確體檢,掌握這個原則很重要
別把衰老當病治,很多“病”其實不是病!收好“良方”,幫你緩解不適~
免疫力太低,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專家:照著這份食譜吃,強免疫、少生病!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