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如何健康養生?防2種病、多吃1類食物,給身體多一份保障
清明節,又叫行清節、祭祖節、踏青節等,不僅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還是春季里人們最重視的節日。此節氣人們會祭奠祖先、外出郊游,對于上班族來說,在清明節期間還可以放松身心,發展養生事業。
今天來和大家說說清明節如何健康養生?首先需要大家預防2種病,一種病是感冒,春季感冒人群較多,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兒童容易中招。
根據清明節特點,從傳統中醫上來看,此時節陽氣升發,“宜多動忌靜”,主要意思是中老年人強身健體之法在于多動少趴臥在床。對于血壓高的老人,春天天氣明朗,雖然不適合過早去春練,但早上陽光普照后,出去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有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陽光中紫外線還可以作用在皮膚上,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和鈣是營養搭檔。據調查顯示,在中等強度紫外線下,老人每天曬夠半個小時,幾乎就可以滿足機體對維生素D的需求。
促進體內鈣吸收、利用的同時,也是幫助中老年人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骨質疏松的好辦法。兒童早上可以適量跑步,或者是和家人一起郊游放風箏,順應天地之氣,對抵抗病毒有利。
需要大家預防的第二種病是“情緒病”,清明時節往往會因為祭奠祖先、思慮過度,影響生活情緒。有些人則會因為春季高發過敏、癥狀時有時無,引發抑郁、心煩易怒,影響心情。
在針對辦法上,大家要注意合理調節情緒,和家人出去采摘野菜或組織外出踏青,讓全身心放松。對于過敏發作,究其原因和機體免疫力下降、心理壓力大、受過敏原刺激、飲食等因素的影響。
這時就需要大家做好防范,每天早晚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沖走過敏原,積極鍛煉身體以及合理膳食,降低過敏發作概率。
此外,清明節大家可以著重以綠色食物為主,如韭菜、青團、香椿、蒲公英、芹菜等,傳統中醫上認為綠色和五臟中的肝臟對應,春季食用新鮮綠色蔬菜、新鮮野菜,具有養肝祛肝火、清熱解毒、抗炎、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如果大家食用野菜,別貪圖美味每次適量為宜,食用前焯水,可有效去除灰塵、細菌、亞硝酸鹽等成分,安全健康又美味。
各位朋友,你認為清明節如何做才能健康養生?不妨在下方評論中留言,說說你的經驗。
- 標簽:玉劍香車千里花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