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午睡,給下午的工作充充電、回回血
我們最長的睡眠時間當然是在午夜,那么,在漫長的白日里,找個時間小睡一下,補充一下精神,這樣的行為是否可取呢?最常見的發生在白天的睡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午睡,是發生在固定時間的短時間睡眠;另一種則是打盹,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兩種睡眠的形式、發生原因和對人體的影響都有很大不同,需要分開來討論。
01
短暫的午睡可以消除疲勞,恢復腦力和體力
午睡是國人的一個傳統習慣,在農村,夏天有歇晌,而工廠、機關、學校等一般也都安排有午休時間。通常都認為,午后小憩是有好處的,經過一上午緊張的工作,人的腦力和體力已出現疲勞現象,短暫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勞,恢復腦力和體力,使下午的工作更有效率。德國睡眠專家認為,除了夜晚外,人體在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時、中午1時和下午5時,有3個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時的睡眠高峰較明顯,他們認為白天的睡眠節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緊張的情緒所掩蓋,一旦外界刺激減少,人體白天的睡眠節律就會顯露出來。
現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工作節奏較快,尤其是很多公司采取“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中午只有一個小時左右的就餐時間,根本無暇午睡。當然,如果夜間睡眠時間充足,不午睡也沒關系。
02
怎么樣午睡才算好呢
第一,不要吃完飯立刻就睡。剛吃了午飯,胃內充滿了食物,這時午睡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
第二,應注意睡覺的姿勢,最理想的姿勢是平臥。而迫于條件限制趴在桌子上午休,這樣不但休息不好,而且有礙健康。趴坐而眠時上半身的力量全部壓在頭面部、胳膊和胸部,時間一久會使手臂麻木,呼吸不暢,甚至影響頭面部血液供應。
第三,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半小時為宜,日本專家認為午睡時間最好在15~20分鐘。有些人午睡時間長達3~4小時,一覺醒來已近黃昏,醒后頭腦還不清醒,但一到晚上就十分精神,再也睡不著了,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睡眠節律。
由此看來,是否午睡應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條件,但有一點必須說明,失眠的患者不要午睡,因為午睡會進一步打亂本來已經紊亂的睡眠節律。本來晚上就睡不好,如果再午睡,晚上就更睡不著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另外一種常見的白天短時間的睡眠稱為“打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安靜的會場里,人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著報告,這時可能從某個角落傳來陣陣鼾聲,或輕或重,只見某位老兄正處于甜蜜的夢境中,不時點頭,這可不是因為他同意報告的內容,而是睡覺時肌肉放松所致。那么,這種睡眠的發生是正常的嗎?
03
打盹雖然效果不錯,但不可隨意
打盹是機體對睡眠不足的一種補償,可以使人的體力和精力得到恢復。在連續的長時間工作后,打盹可能是一種較好的休息方法。為什么一輛長途汽車要配兩位司機呢?目的就是讓他倆交替休息,打個盹,避免發生交通事故。有一些老年人夜里睡得少,但是白天會打盹,補充睡眠。
雖然通過打盹補充睡眠的效果不錯,但是我們真的不推薦長期這么做。因為一方面,這不是規律的作息,從長期來看并不是自然的睡眠。另一方面,打盹的地方一般都不是特別適合睡覺的地方,比如沙發和辦公桌,在沙發上歪著脖子睡或者趴在辦公桌上睡,對于頸肩、背肌都不好。
有少數的打盹并不正常,它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一種征兆。如果不分時間、場合打盹,你就應該留意,自己是不是存在某種睡眠疾病,如發作性睡病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在這個時候,與其打盹,還不如打車上醫院,看看醫生,進行詳細的檢查和必要的治療為好。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你可以睡的更好
- 標簽:敘政府軍控制首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