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狀態決定人與人的交往方式
以交往的情感狀態劃分:社會生活中,每個人對交往的需要、動機、興趣不同,加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與性格,交往時人的情感自然便會產生差異。心理學根據人與人交往中產生的情感特點,將交往分為四種類型:
01
自卑型情感交往
交往時由一種輕視自己、缺乏信心、懷疑自己能力的情感所支配。自卑產生的原因多因長相不如人(如自慚形穢) 、工作不如人、學習不如人、生活不如人、經濟不如人等。
一般說來,自卑型情感的人還是希望與別人來往的,不善交際可能是自卑的一個方面,但不是自卑的主要原因。
對策:自卑型的人首先要克服自己氣質、性格方面的弱點,承認客觀事實與自己的不足,主動和人交往,增長才干,彌補不足,虛心學習,可以獲得朋友、帶來好處。同時,群體當中也需要更多的熱心人,幫助交往中有自卑心理的人,創造良好的交往小環境,實現群體和諧、團結與共同進步。
02
自負型情感交往
交往時由一種自以為了不起、比別人優越的情感所支配。自負產生的原因無非是長相勝于人、出身勝于人、經濟勝于人、能力勝于人、職業勝于人、學歷勝于人等。
與自卑型情感相反,自負型情感的人在交往中帶有主動性或進攻性,一方面樂于和他人交往;另一方面稍不留意便會得罪人,甚至脫離群眾,影響群體的團結。
對策:對自負型情感的人,一是要強調自身修養,謙虛謹慎,把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變為助人為樂的資源,就會得到人們更多的喜歡與尊敬。二是群體要從加強團結友誼出發,及時對自負型人的過分行為給予善意的批評,提醒他注意改正。
03
結合型情感交往
指交往時由一種希望和他人親近的情感所支配,樂意和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進一步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親和,指初次或一般性的友好往來,這種交往是私人交往的主要內容之一,如日常生活中出門旅游、購物、出差、與人萍水相逢,希望與人建立隨和的關系。親和性交往使辦事較為順利如意。另外,群體中彼此為一般同事關系,交往不深,見面友善地打招呼表示親和。
二是友誼,指個體之間交往有了一定的情感共鳴,互相需要、互相幫助,來往較密。友誼具有相對穩定性、親密性。友誼使彼此成為朋友,具有相似的情趣和志向。
三是愛情,愛情是友誼的發展和升華,是結合型情感的最高形式,愛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愛情可以指個人對祖國、人民的熱愛之情,也可以是對家庭成員之間的熱愛。狹義的愛情指男女之間交往建立的一種特殊感情,愛情的果實便是家庭。
04
分裂型情感交往
指交往時由一種與他人難以相處、難以結合的情感所支配,輕者表現為冷淡、畏懼、厭惡,重者表現為憤怒、仇恨、報復,是正常交往中的消極傾向和主要障礙。
分裂型情感與交往的價值觀念、知識水平、需要、性格和動機密切相關。如有的人性格孤僻不愿交往;有的人事業心強,盡量避免社會應酬;有的人素質低,總是想損人利己。
應該看到,有些具有仇恨、報復情感的人對社會交往及環境會帶來危害,這種情感多有醞釀形成的過程,除提醒個人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外,群體要多多疏導,給予關懷與幫助,增進相互的了解與友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人民衛生出版色出版《社交成就人生
- 標簽:電影粥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