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肥胖、舌苔白膩是痰濕體質?有食療方法嗎?
痰濕體質的人大腹便便,目前此類人比較多,治療起來也比較棘手。
總體特征
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
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四診表現
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頭暈暈乎乎,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腳氣,帶下病。苔膩,脈滑。
調養方式
對于這種體質的人,用藥也需要用很久才能有效,是比較難去除掉的。
平常的飲食更加要注意,肥肉、啤酒、冷飲是禁止沾的,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薏米、冬瓜、白扁豆、紅小豆,這幾樣都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平常粥里可以放點兒,當然孕婦是要禁忌放這些祛濕食物的。
豆腐、牛肉、生姜、木瓜、白蘿卜、紫菜、洋蔥、白果、山藥、海帶、苦瓜、黃瓜、絲瓜平常可以多吃點兒。
加強體育運動,不要懶床,多進行戶外活動,不宜在潮濕的環境中居住和工作。
可以服用參苓白術丸、藿香正氣水、香砂六君丸、香砂平胃丸等來健脾祛濕。
豐隆穴
位于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可主治頭痛、眩暈等,是化濕祛痰的要穴。每天按壓1~3分鐘。
足三里穴
敲打足三里可以祛濕。早、晚兩側各敲300下。
陰陵泉穴
位于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膝蓋下方,小腿窩處,是脾經的合穴,可以健脾除濕。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或者敲打這里,時間不拘,空閑的時候就可以,每次3~5分鐘。
承山穴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三角形凹陷處。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有人說其效果與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刺激承山穴能夠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人衛社好書推薦: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望聞問切的不藏之秘》
作者:來要水 來要良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此書 !
- 標簽:電視劇心術全集下載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