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高峰季! 千萬別做6件事
很多人認為心血管病主要集中在寒冷的冬季,其實,除了冬季,每年最熱的8月,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
8月是心腦血管高峰期
①“秋老虎”加重心臟的負擔
立秋后,還會有一段時間的“秋老虎”天氣,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在2012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指出,尤其是中午高溫出汗,容易引起血容量減少,血黏滯度增加,血壓降低,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心臟負擔加重,易發生心衰。
且大量出汗后,人們易大量喝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衰風險。 ①
②“末伏”空氣潮濕,容易導致人體缺氧
即將進入末伏,今年的末伏為8月15日-8月24日。三伏天是一年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這又悶又濕的天氣,冠心病患者最難受。
北京華信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逯春鵬在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解釋說,“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導致患者缺氧,”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腦動脈硬化的人,心腦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狹窄。 ②
③早晚溫差大,血壓波動
立秋后,最明顯的感覺是早晚天氣變低。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而這樣的晝夜溫差,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
④情緒煩悶激動,易出現心絞痛
天氣熱人,人容易情緒煩悶,而煩悶、生氣等情緒也會影響心臟健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王祥瑞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上談到,生氣時心臟血流比平時增加了一倍,心臟的收縮力加強,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臟,會出現心率不齊、心肌缺血、胸悶、心慌。生氣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一大誘因。 ⑤
心腦血管高峰期,千萬別做6件事!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田乃亮與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施洪超8月11日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注意以下幾件事,可幫心腦“降溫消暑”。
① 不要猛回頭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頭”“低頭拿東西”的動作,以免意外發生;避免需要突然發力的動作,比如打羽毛球、籃球、突然起床等。
② 溫差別太大
當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時,室內最好開啟空調,但溫度不要太低,與室外的溫差以8攝氏度為宜;隔幾個小時要開窗通風換氣,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
③ 晨練別太早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應盡量避開早間時段鍛煉;炎熱天氣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穿著淺色、透氣和寬松的棉質衣服,戴上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④ 喝水別太少
夏季身體水分大量蒸發,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⑤ 血糖別太低
糖尿病人在夏季千萬不要把血糖降得過低,否則很容易誘發心絞痛、缺血性腦血管病;一般來說,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爾/升,飯后8~10毫摩爾/升之間。 ③
⑥ 藥物別擅停
夏天,人體血壓、血糖相對要低一些,不少患者便擅自停藥或減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霍勇在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提醒,“在無醫囑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停藥減藥”,這是夏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第一要務。
對于長期使用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有證據顯示,一旦停用,心腦血管疾病危險會迅速恢復到原有高水平。 ④
①2012-05-28健康時報《夏季護心三步走》
②2013-07-22健康時報《夏天濕熱心臟病人怎么辦》
③2020-08-11健康時報《心腦降溫消暑六不要》
④2011-07-28 健康時報《夏季心腦血管病一發作就“急”》
⑤ 2017-10-24 健康時報《氣順了 人才健康》
- 標簽:英雄戰魂騎士加點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