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黑龍江打出“組合拳”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進干部作風,黑龍江省以一系列“組合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老工業基地走上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之路。
據黑龍江省統計局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3.5%,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增幅領跑東北三省一區。
“三篇大文章”推動工業強省
7月,黑龍江省召開工業強省暨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培育打造一批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萬億級產業集群,吹響了加快推進工業強省建設的“號角”。
近年來,黑龍江省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包括原糧原煤加工的“原字號”、培育壯大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等領域的“新字號”這“三篇大文章”。
黑龍江省梳理出數千家“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企業,分類出臺了支持“三篇大文章”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符合標準的企業給予金融服務支持,推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我國裝備制造業“航母”——中國一重集團,從改革用人制度入手,以一系列務實舉措激發活力。2017年企業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2.2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6.7%。
哈爾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網絡安全應急服務支撐單位,擁有專利授權數量近300項。副總工程師李柏松說,企業反病毒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并陸續替代進口,秘訣是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不斷壯大“新字號”。
現代農業筑牢“中國飯碗”
黑龍江省一直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春耕期間,五常市種糧大戶李云強第一次感受到“無人農業”的厲害。安裝了北斗自動導航駕駛終端系統的大型農機,在無人駕駛情況下,精準進行起壟、播種等作業,不僅不受時間、駕駛員疲勞等因素限制,還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過去種植圓粒品種的撫遠市通江鄉東安村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全部改成市場熱銷的長粒香品種。
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說,去年合作社的大米銷往廣州、長沙等地超市,目前正在建設日加工能力100噸的大米加工廠。
在傳統農區黑河市,大豆產業已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產業。黑河市坤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大豆冰淇淋,上市2個月就賣了900萬根,產品在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銷售。
2018年,黑龍江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數超過20萬個,全省糧食總產達1501.4億斤,占全國1/9。
改善民生增強“獲得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落下。黑龍江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
走進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迎面看到的是一棟棟聯排別墅,赫哲村民住上了“標配”的小樓。村民吳桂鳳說,現在收入多了,住房好了,過上了幾乎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實現了致富奔小康。
為加快旅游業發展,八岔村還引資1000萬元建造兩艘大游船,預計今年8月下江運營。八岔赫哲族鄉黨委書記高學智說,赫哲族用船打魚解決溫飽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用船發展旅游增收將成為新的致富方式。
轉變作風營造“好環境”
幾年前,黑龍江省恒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朝旭每年跑政府部門不下一二十趟。如今,王朝旭感到自己跑政府部門的次數少了,直接到企業辦公服務的部門卻多了,“能夠感覺到地方政府的變化”。
黑龍江省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重塑投資營商環境,以好作風好環境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數字農業、普惠金融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建“數字龍江”。
特別是繼續深化農業領域合作,在農村金融、農產品營銷與品牌打造、人才培訓等方面共同發力,進一步提升黑龍江農業競爭力。
一些干部群眾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發展質量不優、內生動力不足,仍是黑龍江省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體現。
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重振雄風,唯有堅持不懈地奮斗、心無旁騖地實干。“實干才能抓住難得機遇、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美好藍圖。”黑龍江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據新華社)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