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楠科技:在邊緣側AI的藍海中探尋“芯”生
“在端側,AI芯片市場還處于完全的藍海狀態,需要有人在汪洋大海一樣的場景中捕捉機會。”
7月26日,在以“AI喚醒生活智能”為主題的沙龍中,嘉楠科技董事長兼CEO張楠賡如此表示。他認為,作為一家芯片企業,嘉楠科技面臨AI產業新機遇,在堅持核心技術自研的同時,樹立新的服務理念,以底層芯片和硬件,數據中臺,以及上層業務系統解決方案為上升路徑,打造持續服務能力。未來,嘉楠科技將把握新趨勢,從邊緣走向云端,協同合作伙伴建立生態,最終實現用AI改善人類生活的愿景。
芯片的夏天:邊緣側AI是藍海
當前,芯片的話題熱度足以用“夏天”形容。張楠賡表示,AI芯片正迎來“最好的時代,同時也面臨著最壞的時代”。好的一面是政策扶持,資金的大量涌入,足夠寬闊的市場空間,壞的一面則是行業標準缺失,人才缺乏,以及市場和生態的不成熟。
2016年,AI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彼時嘉楠科技就成為國內前十能夠實現量產16nm芯片的公司,并已著手AI芯片的研發。張楠賡表示,“AI芯片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傳統計算架構,它對數據流的處理與區塊鏈芯片有很多共同點,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
張楠賡認為,在算法設計趨向一致的情況下,芯片之爭的焦點主要在于算力。當端側的應用場景逐漸固定,算法和體系結構會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最后比的就是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計算效率,這正是嘉楠科技的優勢所在。
邊緣側AI芯片:技術+場景缺一不可
以邊緣側AI為起點,嘉楠科技在2018年發布了一代芯片勘智K210,可在僅0.3W的功耗下提供1TOPS的算力支撐。
張楠賡現場總結了該芯片的三個特點。在架構上,芯片采用RISC-V作為指令集架構,相比Arm具備更好的可定制性。在功能上,該芯片視聽兼具,可完成進行人臉檢測和人臉識別,以及實時獲取被檢測目標的種類。芯片自帶APU語音處理單元,無需占用CPU就能夠實現聲源定向、語音喚醒和識別等功能。
最關鍵的是,該芯片采用完全自研的神經網絡處理器KPU。張楠賡明確表示,“自主研發能為我們帶來長期優勢。”在他看來,芯片的設計中,技術與場景缺一不可。他表示,“傳統芯片和用戶的應用關系不大,但是AI芯片需要從場景出發做芯片的反向設計。”
張楠賡以實際研發過程中的一個例子做闡述,“比如人臉識別現在1:1和1:N都沒有太大問題,1:1就是開鎖,1:N就是門禁,但是現在N:N比較差,N:N就是對大場景對所有人進行搜索,比如每秒掃描多少張。這就需要我們考慮達到怎樣的性能才能滿足客戶需求。”
簡言之,AI芯片的場景并非“人臉識別”式的泛泛而談和標簽化理解,而是根據具體業務需求來設計芯片,使其做到性能上的最優適配。
目前,作為一款單芯片解決方案,勘智K210已經實現在智能門鎖、無感門禁、智能電表、智慧酒店和病蟲害防治等場景下的交付使用。其中,由嘉楠科技研發的無感門禁系統已部署至軟通智慧總部大樓,實現日均每監控點2000次的識別數量。
不做單一售賣:嘉楠著力建設可持續服務能力
AI的突破為芯片產業帶來了新的場景。例如新零售領域,嘉楠科技的思路是不以回傳原始數據作為賣點。張楠賡解釋,“比如做新零售時需要架一個攝像頭在門店,那個攝像頭后面就是我們的芯片了,它返回視頻的原始數據,而是結構化的數據,這是特別大的不同。”
隨著產品在各個場景的交付使用,張楠賡逐漸意識到傳統芯片的軟肋。傳統芯片行業普遍采用單一售賣模式,產品缺乏用戶黏性。他表示,嘉楠科技不做單一芯片售賣,而是遵循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快速迭代產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可持續性的服務。
目前,嘉楠科技正以芯片為基礎,將硬件模組,算法,ODM和OEM產品交付給客戶。同時,在中間層,嘉楠科技著力數據中臺建設,對邊緣側的數據統一加工為結構化數據,為上層業務系統提供通用化的平臺。
未來:從端向云關鍵在于生態
對嘉楠科技而言,從邊緣側市場切入,未來的場景會越來越豐富。在端云結合的趨勢下,當邊緣側應用生態逐漸豐滿,其發展路徑也會從端走向云。
“云端的主要問題在于生態。”張楠賡認為,芯片是嘉楠科技的出發點,再往上涉及到SaaS、PaaS服務時就需要與云廠商及更多伙伴合作。
從邊緣側AI芯片入手,到數據中臺,再到上層與云廠商、伙伴共建生態。嘉楠科技的發展路徑已然清晰。“芯片能夠把智能計算能力帶到每個人的身邊,它其實是通過給大家提供計算的方法去提升效率,改善用戶的體驗。”張楠賡這樣界定嘉楠科技,“我們是一個用AI改善人類生活的公司,這是我們的根本愿景。”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