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去行政化 不妨從接地氣的畢業講話開始
吃雞、王者榮耀、脫發、C位出道……你能想象到這些網絡熱門詞匯都寫進了校長的講話稿中嗎?在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網友們看到如此精彩的畢業季演講之后,也紛紛點贊,這樣的“最后一課”親切、溫情、接地氣。
作為一名高校校長,在畢業典禮或授位儀式上發表一段熱情洋溢的演講,并與畢業生們合影留念,其實是一年一度的“必修課”,不值得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然而,在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對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校長們如此“接地氣”,想必溫暖和感動的,不僅是高校畢業生。
事實上,“接地氣”的校長,前有“老者”,后有“新人”。如率先用網絡熱詞進行畢業演講的“根叔”——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以及創作“化學之歌”并為學校保安作序的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還有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花了相當于4個工作日、21個課時的時間,躬身與3743名畢業生一一握手、行撥穗禮、擁抱、合影。他們擁有共同的一面,就是通過與大學生交流和互動,勇于把自己最真實、最草根的一面,展示給大學生看,用最具體、最直接的方式,主動向大學生拋“橄欖枝”,填平了橫亙在高校領導與大學生之間的一道鴻溝,瞬間便拉近了雙方之間的距離。
不可否認,此前在大學生眼中,高校領導大都高高在上,往往只有在大會和校慶時,才能遠遠地耳聞目睹他們在主席臺上作報告,才能模糊地欣賞到其高大威嚴的形象。以至于許多大學生畢業了,也未能與校長“零距離”親密接觸過。這既是大學生的遺憾,也是高校領導的遺憾,更是高等教育的遺憾。如今,許多高校校長,洗去一臉的“官氣”,摒棄一身的“官味”,以一名普通長者的身份,用溫暖的雙手和熾熱的語言,與大學畢業生們進行“零距離”接觸,凸顯出高校領導越來越“接地氣”的作風。
特別是,一名高校校長,能夠“接地氣”,這本身就必須投入極大的真誠、勇氣和決心。而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不正是需要投入這種真誠、勇氣和決心嗎?這無疑給早已飽受詬病的高校“行政化”現象,吹來一股清新之風,也給整個高等教育創新提供了一個示范與引領。可以說,這些高校校長的個性舉動,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進步。正如社會學家馬雪松所言:“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大學不僅僅應該成為一所學校,更應該是時代風氣的先行者。”
換言之,校長“接地氣”,是大學人文精神的折射。事實上,高校要實現“去行政化”,首先就應該從校長轉變刻板形象開始,這不僅能拉近校長與師生的距離,也是當前地方政府實現社會管理創新的示范之舉。因此,這些校長的草根情懷,不僅影響了高校學子,不僅愉悅了高等教育,不僅給嚴肅、古板、枯燥的高校,注入了活躍的元素,也給當今的高等教育制度帶來了全新的啟示:只有高校進一步去行政化、重學術化,只有校長更加務實化、草根化,才能讓更多的學子能夠在“來的時候說好,走的時候舍不得”,高校才能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