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東衛健科教工作劃重點!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提供支撐和保障
3月1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2021年全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會議,總結“十三五”和2020年全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研究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重點工作。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段宇飛出席會議并講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干部保健局局長馬文峰作工作報告。會議由省衛生健康委科教處處長張一愚主持。
段宇飛表示,“十三五”以來,全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卓有成效:
- 為支撐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 為全省醫學人才培養及長足發展提供保障;
- 為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果及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這些成效,有力地支撐和保障了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成績值得充分肯定。”段宇飛指出,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工作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重要保障,全省衛生健康科教系統要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科技引領、安全第一等原則,深入推動衛生健康科教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段宇飛要求,全省衛生健康科教系統要根據國家和省的部署,結合我省“十四五”衛生健康工作總體要求和打造“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的實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繼續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教支撐。要做好與病毒長期斗爭的準備,繼續加強新冠病毒溯源及其傳播機理研究,積極開展新冠肺炎特效藥物、疫苗、醫療設備研發和治療技術創新。推動建設一批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夯實重大傳染病防控的生物安全支撐能力。繼續開展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重點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加大公共衛生人才重大傳染病防控培訓力度等。
二是持之以恒抓好醫學人才培養教育。要在基層緊缺醫學人才培養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培訓數量,努力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服務于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衛生工作者。
三是全面提升衛生健康科研創新能力。要進一步深化科衛協同、醫工協同機制,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建立立足前沿、規范有序、轉化及時、激勵有力的醫學科技創新體系。要充分發揮創新主體和領頭示范作用,立足優勢和特色,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建設要有突破,高水平科研創新項目建設要有進步,高水平科研創新人才培育要有增長。
四是切實強化生物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實驗室設立單位、實驗室負責人責任重大,要牢固樹立底線、紅線和風險意識,抓緊抓實抓細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時刻保持警鐘長鳴,確保防患于未然。
五是加強衛生健康科教工作組織領導。各地、各單位要切實把衛生健康科技工作擺在本地、本單位事業發展的戰略位置謀劃,擺上年度重要議程安排。
馬文峰在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間,全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中,衛生人才教育培訓水平、衛生健康科研水平、重大傳染病防控生物安全保障水平均有顯著提升。2020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全省衛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者主動擔當,全力投入抗擊新冠狙擊戰和科技攻關,實現了抗疫和行業發展雙促進,經受住了大考的檢驗,也交出了滿意答卷。
“當前,健康廣東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為衛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頂天立地’醫療衛生格局的深度構建為我們提出了新任務,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迅速發展為加快醫藥科技創新提供了新機遇。”馬文峰表示,全省衛生健康科教系統要繼續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努力實現教育沖一流、科研攀高峰、安全筑防線的嶄新局面。
會上,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深圳市衛生健康委、汕頭市衛生健康局、茂名市衛生健康局等6個單位就科教工作開展情況作交流發言。
委機關有關處室、委直屬各單位、省醫師協會、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試中心、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負責同志;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健康局(委)分管科教工作的局(委)領導、科教或承擔科教工作的相關科(處)室負責同志,轄區內部屬、省屬醫藥院校和附屬醫院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還特別邀請到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藥監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
“十三五”期間
全省衛生健康科教系統
取得哪些引人矚目的成績
一起來看看↓↓↓
畢業后醫學教育
◎全省共建設住培基地81家,基地數全國第一。專培基地17家,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1家、國家級重點專業基地14個,省級重點專業基地20個。
◎ 培訓住培醫師36212人(含西藏、新疆委培醫師41人)、住培師資25985人、專培醫師352人,年度業務水平測試參考率、測試成績和結業考核通過率居國家前列。
基層衛生人才培訓
◎ 全省共建設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51家、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104家。
◎ 招收培訓全科醫生23896人、定向醫學生5825人、產科醫生3126人、兒科醫生1096人、學歷提升醫務人員17250人。
◎ 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中心)平均培養全科醫生15-20名,為每個縣區平均培養定向醫學生60余人,全科醫生數實現每萬人達到3名的目標。
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 全省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市、縣覆蓋率達100%,二級學科覆蓋率達到100%。
◎ 五年來共申請立項4000余項國家級項目和10000余項省級項目,平均每年培訓70余萬人次。
◎ 推廣面向農村、基層的適宜衛生健康技術,五年共遴選確定衛生健康適宜技術推廣項目697項。
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 重點建設3個互聯網+醫療、3個公共衛生、10個精準醫療、8個轉化醫學、10個生物醫學、以及3個中醫藥創新平臺。
◎目前我省醫學類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分別為5家、86家。
◎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家,認定12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5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擁有7家生物安全P3實驗室和全國首家省級菌毒種保藏中心。
衛生健康領域科學研究
◎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1項,省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43項、二等獎78項。
醫學科研管理工作
◎加強醫學倫理建設,開展臨床研究項目備案工作,成立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省已備案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14家,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13個,獲批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數量居全國第三。
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
◎全省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增加到5家、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2家,獲得了新型冠狀病毒等20余種重大傳染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
◎備案一級、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3000余個,縣區級以上疾控機構和二級以上綜合醫療機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全覆蓋。
“十四五”衛生健康科教工作思路
1、教育沖一流。到2025年,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4名。支持中山大學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等。
2、科研攀高峰。大力支持國家和省級醫學科研平臺建設,培育戰略型醫學科學家。鼓勵高水平醫院創建研究型醫院,設立臨床研究院區或病房。加強成果轉化,打通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各環節等。
3、安全筑防線。建立并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推進生物安全重大項目工程建設和生物安全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按國家規劃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
全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有哪些?
一起來劃重點
1
加強基層和緊缺人才培養
◎今年起,每年招收培養全科醫生不少于3000人、定向醫學生2000人。
◎ 協調推動有條件的醫學院校增設預防醫學本、專科專業,鼓勵醫學院校根據需求情況適當擴大招生人數。
2
提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
◎ 修訂全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動態調整全省專業基地。
◎ 優化住培醫師招收結構,優先加大全科、兒科、精神、麻醉、婦產科等緊缺專業招收培訓力度。2021年計劃招收住培醫師5000人。
3
創新繼續醫學教育管理
◎ 加大推廣適宜技術下基層的力度,建立涵蓋縣域常見病、多發病的省衛生健康適宜技術項目庫,進一步規范推廣評價管理機制。
◎ 開展“互聯網+慢病防治適宜技術”試點,建立慢病社區防治新模式,建立慢病病種隊列大數據庫,為科學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支撐。
4
推進醫學科技創新
支撐平臺和管理能力建設
◎ 積極創建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支持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
◎ 加快高水平醫院醫工協同創新步伐,打造醫工協同創新基地,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 在高水平醫院開展知識產權貫標試點。
5
推動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工作機制
◎ 優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活動審批監管,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和保藏管理,推進重要生物樣本資源保藏和生物樣本安全保護工作。
◎ 建立健全干細胞臨床研究聯合監管機制,整治違法違規開展干細胞研究和應用。
來源:廣東衛生在線
- 標簽:大智慧5.0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