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非ARDS機械通氣患者,應該高還是低PEEP?
有創通氣是重癥監護病房(ICU)最常用的策略之一,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有害干預措施。雖然小潮氣量的保護作用是明確的,但是較高呼氣末正壓(PEEP)的作用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在一項薈萃分析中,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使用較高的PEEP對死亡率是有益的,但延長了輕度ARDS患者有創通氣的脫機時間。從全世界來看,在ICU中無ARDS的患者使用高PEEP的情況越來越多。盡管缺乏有利或有害的證據,但最近研究證實PEEP從1998年的平均5 cmH2O增加到2016年的7 cmH2O。
在非ARDS的患者中,較高PEEP可使肺通氣的分布更佳,從而改善氧合。高PEEP通氣甚至可以預防ARDS,并被建議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生。然而,在健康動物中,高PEEP通氣也可能加重現有肺損傷或引起新的肺損傷。在外科手術期間,高PEEP通氣可損害血流動力學,增加術中補液或血管升壓藥的需求。因為在低PEEP下拔管是一種常見的做法,至少從理論上講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較高的PEEP可能延遲脫機。
2020年12月來自荷蘭的Marcus J. Schultz等在 JAMA 上公布了RELAx試驗結果,目的在于驗訖是否非 ARDS患者采用低 PEEP 的通氣策略不次于高 PEEP 的通氣策略。
RELAx 為非劣性、隨機臨床試驗,由荷蘭8家ICU 參與,共980例無 ARDS 且預期機械通氣24h 內不能拔管的患者。納入的患者隨機接受低 PEEP 有創通氣(最低 PEEP 介于0-5 cmH2O,n=476)或較高 PEEP 有創通氣(PEEP = 200pxH2O,n=493)。主要終點為28天時無機械通氣的天數,28天無機械通氣天數差異的非劣性界值為-10%。
在980名隨機分組的患者中,969名(99%)完成了試驗(中位年齡66歲,36%為女性)。在第28天時,低PEEP組中位無機械通氣的天數為18天(IQR,0-27天),高PEEP組為17天(IQR,0-27天)(平均比值 1.04;95% CI,0.95-;P=0.007[非劣性]),95% CI的下邊界在非劣效性范圍內。
低PEEP組和高PEEP組嚴重低氧血癥的發生率分別為20.6%和17.6%(RR 1.17;95% CI 0.90-1.51;P=0.99),需要采取搶救策略的發生率分別為19.7%和14.6%(RR 1.35;95% CI 1.02-1.79;調整P=0.54)。PEEP較低組和較高組患者28天死亡率分別為38.4%和42.0%(危險比為0.89;95%CI為0.73-1.09;P=0.99)。其他次要結局無統計學顯著差異。
最終作者認為,對于非 ARDS 預期24內不能拔管的 ICU 患者,在28天無機械通氣天數方面較低PEEP 的策略不次于較高 PEEP 策略。這些發現支持非 ARDS 患者采用較低 PEEP 的策略。
文獻出處:
JAMA. 2020 Dec 22;324(24):2509-2520. doi: 10.1001/jama.2020.23517.
Effect of a Lower vs Higher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Strategy on Ventilator-Free Days in ICU Patients Without ARD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本文轉載自腦血管病及重癥文獻導讀,作者楊中華
- 標簽:網游之修羅傳說txt下載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