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可吸收支架啟用!中山-徐匯醫聯體葛均波院士團隊運作4年惠民顯著
今天(10月23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主辦的2020中山-徐匯葛均波院士團隊工作4周年慶典暨中國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俱樂部CTOCC中國行-上海徐匯站召開。
會上舉行了由葛均波院士帶領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Xinsorb生物可吸收冠脈雷帕霉素洗脫支架臨床應用啟動儀式,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同日啟動。
十年研發,成功獲批上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被譽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心臟病專家之一,現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獲“白求恩獎章”、中國醫師獎等殊榮。他長期致力于冠狀動脈疾病診療策略的優化與技術革新,在新型冠脈支架研發、復雜疑難冠脈疾病介入策略、復雜瓣膜病變介入手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此次Xinsorb生物可吸收冠脈雷帕霉素洗脫支架就是葛均波院士帶領研發團隊歷時10年研發而成,于2020年3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并成功上市。
Xinsorb支架植入患者體內后,不僅能為病變的血管提供足夠支撐,還能待血管重建后在患者體內被逐步降解吸收,其在抑制內膜增生、降低再狹窄發生率的同時,能減少患者體內異物和藥物殘留,避免永久支架術晚期、遲發晚期的血栓形成和血管瘤發生幾率,確保支架術后遠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自主技術的臨床投用,將進一步造福廣大患者。
老百姓“家門口”看院士團隊
中山醫院葛均波原始團隊自主研發支架在徐匯區中心醫院的投入臨床使用,依托的是中山-徐匯醫聯體這個大平臺。據介紹,徐匯區中心醫院加入中山-徐匯醫聯體已有4年,“專家資源下沉”使得越來越多本區域、本市甚至外省市患者慕名而來,在院士團隊和本院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很多患有復雜、高風險疾病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救治,提高了生存質量。
82歲的陳老伯因為“缺血性心肌病”導致晚年生活質量一直受到影響,無法耐受輕微活動、夜間無法安睡,心臟超聲提示心臟已有擴大,部分心室壁運動彌漫性減低,心功能評估只有38%(正常值60%以上)。老先生慕名來到徐中心,得到葛均波院士的接診,葛均波院士仔細研究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報告,發現患者兩支主要的冠狀動脈血管前降支和回旋支均已慢性完全性閉塞(俗稱CTO病變),患者心臟的血供僅靠右冠狀動脈一支血管供應,一旦血管再發生堵塞,那患者就危在旦夕了。
葛均波院士團隊經反復討論、推演手術,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在葛均波院士及其團隊的精心手術下,老人家閉塞的血管再次開通,象征生命的血液再次順暢地流淌在血管內,不適癥狀立刻改善了不少,生活質量逐步恢復。
懸壺濟世醫蒼生,妙手回春解疾疼,葛均波院士只要有時間,就到徐匯區中心醫院出診,并堅持奮戰在手術臺第一線。葛均波院士表示:“目前院士工作團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為患者解除病痛、謀幸福的道路上,還有很多路要走,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初心,繼續通過專業技術為廣大百姓帶去更多便利!
做強學科,做實“新升三”醫院內涵
不止于造;颊撸鹁ㄔ菏考捌鋱F隊定期到徐中心心內科開展手術指導、疑難病例會診、指導科研,在院士團隊的“高密度助力”下,徐匯區中心醫院的心血管病學科獲得大幅發展,各項高難度手術常規開展,大大提高了危重癥心臟病患者的救治能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執行院長朱福介紹,如今,每周三中午,徐中心心內科的全體醫生堅持參加中山醫院牽頭組織的“名院大查房”,與全國專家同道一起討論病例,拓寬臨床思維能力。在科研方面,院士團隊指導、培養科研人才,在創新藥物基礎及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為建設健康上海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要構建更高水平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以更優的供給滿足人民需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持續推動構建高效、便捷、有序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努力實現“病有良醫”的目標。而服務好患者的關鍵在于著重提升核心醫療能力和醫療技術水平。
“在院士團隊的鼎力支持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我們相信我們將給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為醫學健康事業貢獻力量!睆偷┐髮W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院長周儉表示,作為一個剛升級成為三級乙等醫院的區級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將繼續做優、做強一個個學科,承擔起“區域性醫療中心”的重任,做實“新升三”醫院的內涵,將這里建設成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疑難病轉診、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培訓等工作的主要載體。
作者:唐聞佳,本文轉載自文匯網。
- 標簽:逍遙嘆 歌詞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