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基層好醫生李治勇 | 村里的“7×24小時醫生”
文 大河健康報記者 于素文
李治勇是駐馬店市遂平縣玉山鎮蘇莊村衛生所負責人。
2003年至今在村衛生所上班,已經17年了。
“我們也算醫生家庭了!”不僅自己是醫生,李治勇的岳父、父親、哥哥、妻子、小舅子等都是醫生。
李治勇醫生
01
家中老人無私奉獻
只為給村民瞧好病
李治勇被稱為“7×24小時醫生”,只要患者有需求,半夜有啥不舒服,無論刮風下雨,他都會及時出診。
“俺爸去世后,村里很多老人接受不了。”
李治勇的父親在村衛生所執業時,經常深更半夜外出看病,晚上基本沒好好休息過。
長期積勞成疾,讓李治勇父親患上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57歲便去世了。
“患者家里沒錢,很多人看病,我父親直接不要錢了。”
很多找李治勇父親看病的人經濟困難,欠的醫藥費賬本積累了厚厚的一摞,但直到父親去世,李治勇也沒向患者索要。
父親去世的第二年,同是村醫的岳父也因長期休息不好,再加上飲食不規律,罹患胃癌去世,當時也不到60歲。
李治勇醫生
02
不計個人得失
每年墊付幾千元
“現在能繼續當村醫,主要是為了父老鄉親。他們離不開我,經常需要幫忙。村里剛退出的老村醫已經90多歲了,實在沒法再執業。如果我們夫妻二人離開了,衛生所將面臨無法運轉的風險。”
李治勇說,村里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來的都是中老年人,必須有人經常給他們做健康服務和健康管理,村民有常見病也能及時治療或轉診。
李治勇醫生
到衛生所找李治勇看病的患者,只要用藥成本在2元以下,他都不收費,為此他每年都要墊付幾千元。
“很多年齡大的鄉親也沒啥收入,我損失點利益不算啥。簡單的傷口消毒、頭疼發熱、腹瀉、開幾包藥等,基本沒收過錢。”
做村醫收入很有限,但給李治勇帶來了很多精神上的滿足。
“平常出門辦事,老年人都很熱情,家里有點啥事,鄉親們都幫忙,這都無法用錢衡量。”
蘇莊村村民李雙梅年近七十,2013年洗澡時,發現乳房里有無痛性腫塊,乳頭有膿液流出,去醫院檢查后確診為乳腺癌。
“孩子在外面打工,住院時是李大夫開車送我去的。放化療、手術出院后,李大夫抽空就來家里照看我,給我輸液。”李雙梅說。
原本在深圳工作的村民李亮,2015年因嚴重車禍成為“植物人”,2016年從醫院回家休養。
李治勇醫生
從那時起,李治勇基本上每天都會去他家照看一次。
“如果缺什么藥,李大夫會馬上開車買了送來。這么多年他沒收過一分錢服務費,輸液、插胃管從沒厭煩過,沒嫌棄過孩子臟。如果不是李大夫,孩子早就沒了,他做的很多好事都沒法用語言表達。”李亮的母親說。
本文原創 轉載請聯系授權
- 標簽:絕不放過你電影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