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抗擊新冠病毒拼過命
黑暗多讓人咬牙切齒,光明就多讓人熱淚盈眶。驅逐新冠肺炎,衛生健康行業各個兵種聞令而動、逆風而行,檢驗人長驅直入的身影,也在黑暗中辟出光明。
首批下信陽,做疫情最前線的“偵察兵“
又一個夜幕降臨,河南省胸科醫院檢驗科汪領脫下厚厚的防護服走出實驗室,迅速 拿起礦泉水猛喝了滿滿一大口,因一天未進水食而灼燒的胃瞬間緩解了些不適。
1月28日,大年初四,作為該院第一支馳援基層的醫療隊,汪領下沉到信陽光山縣人民醫院。
為了節省防護服、乳膠手套、醫用囗罩等緊張的防護用品, 她從早上8點半進入實驗室后就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直到晚上下班。
胃部不適只占了勞累的一小部分,為了盡快得出新冠病毒實驗室數據,她的工作節奏堪稱“瘋狂”,最多時, 一天合計處理了338人份標本。
從實驗室出來脫掉防護服,整個人近乎癱倒,洗手時胳膊、腿不自主顫抖;去掉護目鏡,鏡子里的面容恐怖,壓痕刺骨,鼻梁塌陷,因長時間接觸、擠壓,面部皮膚過敏紅腫、生疼,直至潰爛。后來,為了防止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會起心理反應,她拒絕照鏡子。
但身體的勞累是其次,未知的挑戰和壓力接踵而至。 有著豫風楚韻的信陽,與武漢僅一山之隔,春節前一共有7萬多人從武漢返回,確診病例極多,身在光山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實驗室,她每天都要直接或間接地接觸 大量患者的血液、體液以及其他分泌物,病毒感染,氣溶膠傳播的風險重重。
“臨床檢驗就是醫生的‘眼睛’,所以我們必須盡快給臨床醫生及時提供檢查結果。”汪領不畏艱險且以身作則。
由于是特殊時期,消殺、滅活等工序比平時更加復雜,一批標本檢測往往需要四五個小時,她常常錯過飯點,午飯變成了晚飯,晚飯變成了“夜宵”;為疑似病例進行核酸檢測血清分離時,工作強度大,感染風險高,汪領從來都是身先士卒,沖在最前。
全心攻難題,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但是,光山縣人民醫院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標本核酸檢測陽性率不盡人意,患者的影像、臨床診斷與核酸檢測結果不符合的現象經常出現。
汪領敏銳地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所在,來院當晚,她就去了感染科隔離病房,進一步了解情況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病原體檢查是病毒檢查的關鍵,我們必須把采集方法的誤差降低到最小。” 她還說,時間就是一切,早一秒鐘得到檢測結果,就能早一點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
她為護士現場進行咽拭子、鼻試子的取材手法培訓,隨后一段時間,又多次給醫護人員進行現場培訓,進一步提升了該院核酸檢測的技術水平。
“我們醫院目前一共進行了六次咽拭子,其中四次都是汪老師帶領的。”光山縣人民醫院一位醫務人員動情地說,她看似瘦弱,卻無比強大,像小巨人似的沖在最危險的一線,為大家做表率。
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為配合防控工作需求,光山縣人民醫院另辟戰場,抽調走了一批醫護隊伍,檢驗科人手不足,汪領和另一位老師就“包攬”了本院區所有疑似患者咽拭子和靜脈血的采集。
有次,她和同伴一起進入確診患者病房,采集標本時患者突然咳嗽,在這危險的時刻,汪領用身體擋住同伴,并把他推出門外,“危險,讓我來!”
“生死之間,我看到了汪老師的無畏與擔當。”這位專家感動地說。
“我老家就是信陽的,早日戰勝新冠肺炎,家鄉父老能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這不算什么。”面對肯定,汪領深情地說,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都不容易,義無反顧地沖在疫情前線,各自身后有盼望媽媽回家的孩子,有初料家務事手忙腳亂的丈夫,有年事已高的父母……
至于自己,目前仍在光山縣人民醫院堅守的她說:“今后,如果有人問我有沒有為什么事情拼過命,我可以自豪地說我為抗擊新冠病毒拼過命!”
撰文丨文曉歡
編輯丨劉廣輝
本文綜合:河南省胸科醫院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