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計劃海底隧道排放核廢水:這種神操作,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
近日,一則關于“福島核污水排放方式基本敲定”再次引發了熱議。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4日報道:據相關人員透露,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已基本敲定,未來將通過修建海底隧道,把福島核電站污水引流到距離海岸1公里附近的海中排出。
早些時候,日本就曾在4月宣布將在兩年后將核污水排放入海,當時引發了眾多國家的反對和譴責。
此后,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展開了對排放方式的討論,原先預備了兩個備選方案,一是將核污水引流至離海岸1公里的海水里排出外,二是直接從岸邊排放。
而最終,雙方敲定了第一種方案,理由是可以更容易擴散“核污水”,據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將在2021年9月進行海底狀況調查,最終在2023年春季完成海底隧道建設。
日本不顧譴責和反對,依然排放核廢水,到底會有哪些后果?
眾所周知核廢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倘若這些放射性物質進入海洋,將隨洋流傳播到全世界,屆時全世界都可能受其危害。
什么是核廢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太平洋地區發生9.0級地震,引發該區域的巨大海嘯。
而位于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此遭受破壞,導致該核電站泄漏,但是核電站的核反應堆仍處于高溫狀態,急需大量水進行冷卻,而使用后的水就被稱為核廢水。
自2011年起日本每年耗費大量水對核反應堆進行冷卻,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由于時間過長,儲存核廢水的容器發生腐蝕,日本已無力處理,才出現了這種決定。
據有關數據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中含有63種放射性物質,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宣稱該廢水的濃度符合國際標準,但是這些放射性物質對全人類的傷害還是引起來全世界的擔憂。
(亥姆霍茲基爾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藍色為輕微輻射,紅色為高劑量輻射。/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核廢水排入海洋會引發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第一,對海洋生物的危害
核廢水排放入海,首先受到危害的是海洋生物,會對全球漁業造成嚴重影響。
2018年,一項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里的海洋生物檢測顯示,受核泄漏影響,該區域魚類所含放射性物質銫超標18倍。
此外同位素碳-14非常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因此該物質在魚體內的濃度甚至能夠達到5萬倍,倘若該海洋生物一旦被人食用,可能會引發嚴重傷害。
(15條樣本里都發現含有放射性物質銫134和銫137,其含量是同類魚去年所攜帶量的十倍)
第二,致癌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包括氚、釕-106、碳14、鈷60、鍶90等十幾種難以徹底清除的放射性物質。
這類放射性物質會經洋流擴散到全世界范圍內,人體一旦攝入這些放射性物質,會對人體細胞產生影響,引發癌變,如碘-129可引發甲狀腺癌,鍶-90正是白血病的罪魁禍首。
第三,基因突變
據有關研究顯示,氚是一種難以清除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對人體的DNA產生損害。
此外該廢水還含有同位素碳-14,這也是一種難以清除的放射性物質,同樣會損害人類DNA,從而引發基因突變,其后果可能將不堪設想。
(諷刺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漫畫。來源:toonpool)
海洋不是日本下水道,更不能讓全世界為它買單
要知道,核污水自排放之日起,未來幾十年將會影響到太平洋沿岸全部國家,所含放射性物質將會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數千年之久的危害。
而原先日本核電產業幾十年問題不斷,隱瞞安全隱患、事故不斷、屢屢爆出丑聞,如今卻直接將核污染水排向大海,幻想一倒了之,實則自欺欺人。
海洋是人類共同財產,并不是日本專屬下水道,不可能任由日方一意孤行。
若為了私利戕害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這是與國際社會為敵,也是與全人類的發展為敵。
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其下水道,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注定就是損人不利己。
,聯想筆記本維修,湖南衛視在線觀看,巴黎杰克遜 http://www.cityruyi.com/lm-1/lm-3/14024.html- 標簽:,鄧肯捶地,新型毒品神仙水,金毛配種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日本計劃海底隧道排放核廢水:這種神操作,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
近日,一則關于“福島核污水排放方式基本敲定”再次引發了熱議。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4日報道:據相關人員透露,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
-
女子產后抑郁丈夫訴離婚被駁回:常見的心理疾病,卻被罵成矯情
近日,河南三門峽一則判決文書,引發網友們的熱議。 根據判決文書中顯示,聶某與段某經人介紹相識后結婚,次年生育一女。而丈夫聶某稱,由…
- 睡前不刷牙,危害有多大?提醒:小心這3種病找上門
- 39歲確診肝癌,5次患癌5次重生,他的一個抗癌秘訣,值得學習
- 為什么人在去世前,會突然說一些胡話?專家:可不是胡話
- 血壓超過140/90就是高血壓?醫生不再隱瞞:很多人被誤診了
- 再次強調:長在4個部位的痣,或與癌癥“息息相關”,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