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不一定就是補性功能性
腎對于人體非常重要,腎是五臟之根,是生命之本。但由于一些不負責任的宣傳,使人們對腎的認識非常模糊,甚至產生誤解:補腎就是。其實,補腎是中醫治療養生保健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一個科學的概念。
中醫對腎的理解與西醫不完全相同,西醫中的腎是泌尿系統中的一部分,是人體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而中醫所講的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腎中藏有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與生俱來。腎中精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始動力,在腎中精氣的作用下,人體逐漸生長、發育和生殖,腎精不足時,人就開始走向衰老。
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而腎精根據功能的不同分為腎陰和腎陽,人類的生殖功能都和腎中所藏精氣有密切的關系。腎主水液代謝,它對人體的津液代謝有重要的組織和調節作用。腎主納氣,腎具有幫助肺臟來維持吸氣深度的作用。腎主骨,腎在體為骨,腎對于骨骼的生長包括牙齒的生長發育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人的機體往往會因為先天不足,后天失養或者久病失調、過度勞累損失腎精,隨著人體的腎精的自然損耗也會導致腎虛,根據癥狀的不同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虛的主要癥狀有:頭暈耳鳴,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干舌燥,腰膝酸軟、睡眠差等。腎陽虛主要癥狀有:腰部酸軟冷痛,肢寒怕冷,夜尿頻多,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或是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性功能下降只是腎虛表現的一個方面。除造成一些病癥表現外,腎虛還會導致人體的過早衰老,未老先衰,記憶力下降,應變力遲緩等。
“虛則補之”,中醫補腎是根據具體癥狀而定的。有腎陰虛癥狀的就要選用滋陰補腎的經典方劑六味地黃丸,腎陽虛則需選用溫補腎陽的代表方劑桂附地黃丸。這兩個經典方劑都源于醫圣張仲景。
認識到補腎是中醫治療和養生的科學手段,衡量一下你的健康狀況,補腎,也可以大大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