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養生之道 順應春氣
《黃帝內經》中對春季養生有一段經典論述:“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春季始于立春,此時北方多風,南方多雨。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癥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于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拼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春季運動的強度也有講究。有的老年朋友說:我每天都做很多家務,買菜做飯一刻都沒閑著,還要刻意運動嗎?還有一些從事文職工作的人問:我每天伏案很辛苦,休息時間本來就不多,偶爾進行活動量大的運動來彌補可以嗎?中醫認為,春季運動應以讓身體舒展、打開為宜,與其他季節要有所區別,簡單家務由于天天重復,對人體的調節作用不太顯著;而高強度的運動可能使人產生疲勞或出汗過多,容易著涼。
早春時節,老年朋友不妨這樣鍛煉自己的筋骨:
★首先是鍛煉時間選擇。初春乍暖還寒,早間和晚間的氣溫都比較低,空氣中的雜質也比較多,不適合老年朋友尤其是有基礎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鍛煉。待太陽出來,氣溫回升,也就是8點半到10點左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減少,人體更容易與戶外環境適應。
★其次,按照《黃帝內經》中的“廣步”的觀點,運動前宜做散步、廣播操等舒緩的活動,打開關節。運動時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舒適為宜,不能過于激烈。運動量不宜大,但是時間可以長一些,使周身血氣和經脈舒暢。活動的過程中常會遇見很多朋友,通過聊天,也能使人心情輕松愉快,從而使人心結得以打開。
★第三,按照“緩形”的觀點,運動時應穿戴寬松的衣物。一是穿戴寬松有利于身體的微循環改善;二是因為寬松衣物不易讓人出汗過多,從而避免受涼;三是因為寬松的衣物讓人身體舒適,不容易使人緊張,有利于放松心情。鍛煉結束時,應擦凈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