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 五味養生顯神通
祖國醫學認為,五味與臟腑相配屬。《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并且提出有“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的作用。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說,五味各有功效。
酸 由有機酸產生,如醋酸、乳酸、檸檬酸等。適當吃酸食可促進食欲,有健脾開胃之功,并可增強肝臟功能,提高鈣、磷元素的吸收。但要注意,過量服食可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故胃腸功能紊亂和有反酸等表現的患者不宜多食,以免加重病情。
甜 糖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吃甜食有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肌肉疲勞、調和脾胃、止痛、解毒等作用。但是食用過多,則不利于健康,如兒童食糖過多,易引起肥胖和齲齒;中老年人過多吃甜食,則影響食欲,導致血糖、膽固醇升高,易使人發胖,誘發心血管疾病。
苦 苦入心,具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但多食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癥。
辣 由辣味素構成。辣味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還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以及促進血液循環和肌體代謝,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但食之過量會刺激胃黏膜,并可使肺氣過盛。故患有痔瘡、肛裂、消化道潰瘍、便秘以及神經衰弱的患者不食為好。
咸 中醫認為,咸味入腎,能軟堅潤下,具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滲透壓平衡及正常的水鈉鉀代謝作用。尤其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后,適量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但食咸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誘發或加重高血壓等疾病。此外,各種含鹽較多的腌制食品,如腌肉、咸魚、咸菜等往往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是誘發的重要原因。所以,人們應少吃鹽和腌制食品,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議成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最好限制在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