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自己的營養師
金秋九月,萬千學子擠過獨木橋,進入高等學府。其中大多數學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溫暖的家,陌生的環境對他們也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其中難免會有一些年輕的糖尿病病友,而他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為他們要自己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他們必須——
剛剛邁人大學校園的新生們,每個人都懷著一份美好的憧憬與希望。他們許多人都是剛剛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開始獨立生活,但遺憾的是,這其中有些人已經發現或被診斷為糖尿病,他們面臨著比其他同學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合理飲食,有效地控制血糖。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狀況,才能迎接新的學習和生活。
平衡多種營養素
糖尿病的營養治療基礎是平衡膳食,這對患糖尿病的大學生朋友們尤為重要。所謂“平衡”,就是要求每日應攝入糧谷類、蔬菜水果類、肉蛋類、乳豆類和油脂類等五大類食物,而且比例均衡。任何一種單一的食物都不能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40余種營養素,而且許多食物中的營養素成分對人體的益處還尚未明了。因此,攝入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搭配合理的多種天然食物,才能達到維護健康、抵御疾病的目的。因此大學生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忌挑食、偏食和愛吃零食等不良習慣,這樣才能避免因片面的飲食而引起的各種營養素缺乏性疾病,如營養不良性貧血等。沒有合理的膳食結構,任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都不會有滿意的效果。
合理地控制攝入的熱量
作為年輕的糖尿病患者,這些學生應該學會根據自己的性別、年齡、體型和活動量等合理地控制每日熱能的攝入,來維持個人理想的體重,最簡便的計算方法:身高(厘米)-105=理想體重(千克)。肥胖者體內脂肪細胞增大、增多,致使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不利于治療,故應減少熱能攝入,并結合適當強度的體育鍛煉,來減輕體重。不可以強迫饑餓為代價來換取減肥,這樣不僅達不到減肥的目的,還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而消瘦的學生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影響健康,故應適當提高熱能攝入,以增加體重,同樣也應達到并維持理想體重,以保持更佳的身體狀況。
合理安排餐次
大學期間,同學們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體力消耗多,對于剛剛進入這個新環境的年輕人來說,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的改變直接影響機體的物質代謝。對于糖尿病學生來說,應該掌握更多的營養知識,這不僅對控制病情有利,也會對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成家立業都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學生必須學會合理安排餐次,定時定量,不能大吃大喝,也不能不吃不喝,一日至少保證三餐,按早、中、晚各1/3或早1/5、中、晚各2/5的主食量分配,并結合自己的習慣和血糖情況在兩正餐之間加餐。簡便方法是由正餐中勻出半兩主食作為加餐,另外,半杯牛奶或酸奶搭配兩片無糖餅干、一個雞蛋、兩塊豆腐干或牛肉干等均是不錯的加餐食品。有夜讀習慣的學生在晚上21:00左右也應適當加餐。
往往有許多學生忽視早餐,或缺少加餐,或餐次分配不合理,這些均會造成血糖不穩定。而且,Ⅰ型糖尿病的學生如果飲食與胰島素配合不好,也極易造成低血糖反應。輕度的低血糖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重度的可能會傷害腦細胞,對今后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幾點具體建議
大學期間是患有糖尿病的同學穩定控制血糖的關鍵時期。要控制好血糖,具體食物的選擇及活動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攝入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應占總熱能的50%~60%,約合主食6~8兩;并以復合碳水化合物為主,避免使用單、雙糖食物,以減輕胰島的負擔。有條件可多選粗糧代替部分細糧。
2、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2%~20%,其中至少有1/2來自優質蛋白,如瘦肉、雞蛋、牛奶或酸奶、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