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不是興奮劑
生長激素注射導致了脂肪組織減少、肌肉組織增加、腰椎密度增加,卻沒有檢測到注射生長激素能增強肌肉力量、靈活性或者提高生活質量。
今年是奧運年,因此興奮劑問題又成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前段時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含有興奮劑目錄所列物質的藥品,必須在其外包裝或者說明書上用中文注明“運動員慎用”,并開展了反興奮劑集中宣傳活動。興奮劑這個隱秘家族陣容強大,其中的肽類激素則包括生長激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
不過,一些研究發現,這些藥品并不都能有效增強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生長激素就是其中之一。美國斯坦福大學就曾專門研究過生長激素,研究者劉醫生(Hau Liu)說:“雖然生長激素能減少機體脂肪含量,但并不增強肌肉力量,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員運動耐量,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
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蛋白質,是人體內的一種天然激素。顧名思義,它具有促生長作用。它刺激你的骨骼生長延長,如果缺少了它,則生長會受到嚴重的阻礙。人如果幼年期生長激素缺乏,將出現生長停滯,引發侏儒癥。
效力于巴薩的阿根廷國腳梅西就曾經面臨這樣的窘境。他11歲時便停止長高,13歲時才檢查出原來是生長激素缺乏。這么一開,皮下注射生長激素就成了當務之急。這種藥可不便宜,一年費用需上萬美元。梅西當時所在的河床俱樂部不愿支付昂貴的費用為其補充生長激素。他不得不轉會巴薩。經過幾年持續治療,梅西好歹長了個中等個頭,成了絕對核心。
梅西使用生長激素是出于長高目的。但生長激素有促進代謝作用,可加速蛋白質合成,促進脂肪分解燃燒,減少葡萄糖的消耗。這些美好的作用自然是運動員所希望的。因此,興奮劑專家不免懷疑,在那些頂級運動員中,使用人類生長激素的現象可能非常普遍。
不過,服用肽類激素如生長激素并不一定能多拿獎牌。科學家觀察了303名運動員,發現總體而言生長激素能讓身體瘦小的人長得更高大,卻不提高運動能力。此外,服用生長激素可能導致組織水腫,他們的身體更加虛弱。目前,服用生長激素已被國際奧委會禁止。2004年雅典奧運會也已將生長激素列為興奮劑檢測名單。
其實早在1990年就有醫學專家宣稱,生長激素沒有那么神。這項研究的對象是12個男人,接受每周三次連續6個月的生長激素注射。結果,生長激素注射導致了脂肪組織減少、肌肉組織增加、腰椎密度增加,卻沒有檢測到注射生長激素能增強肌肉力量、靈活性或者提高生活質量。生長激素對正常健康的人并無太多益處。
制藥公司也開始良心發現。2003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家公司主動銷毀了市值超過51萬美元的生長激素。他們原本宣稱,服用這些生長激素能增強體能。對于眼下那些可能盲目相信生長激素神奇功效的運動員來說,最好的方法或許是多出汗水促鍛煉,還是別把奪獎牌破紀錄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生長激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