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秋冬進補不再適合現代人
秋冬進補在我國盛行已久。每到秋冬時節,人們習慣于吃大量的肉食品,并常常是用肉食品加參、芪等中藥煲湯補養身體。但是,有專家提出,隨著社會的進步,秋冬進補的飲食方式已不再適用于現代人。
傳統補法 僅適用于營養不足的年代
北京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周鷹指出,中醫傳統補法形成的年代,是低營養飲食、重體力勞動的年代。那時,中國貧窮落后,人們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從事重體力勞動,以致于入不敷出,營養不足。因此,每到秋冬休養季節,人們習慣于進食滋補之品,調養身體。
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以植物性食物(糧食、蔬菜)為主的飲食方式,早已被以動物性食物(肉、蛋、乳)為主的飲食方式所取代。人們完全步入了高營養飲食、低體力勞動的生活。由于體力活動、勞動強度的不斷下降,腦力勞動、競爭機制、攀比思想的不斷增加,人們的代謝調節能力也在不斷下降,高營養物質常常不能完全被人體所代謝,而在體內郁積生熱。
現代養生 加強鍛煉平衡膳食方可強身
因此,人們常常是在吃了大量的牛、羊肉,以及人參、黃芪等補藥后,不僅沒有覺得精力充沛、渾身是勁,反而出現了頭暈耳鳴、口干舌燥、身重體乏、大便不暢等不良癥狀。糖尿病、肥胖癥、心腦血管病、腫瘤等富貴病,也在逐年迅猛增多,早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秋冬進補的養生方式,已不再適合現代人。
周醫師指出,調整心態、加強鍛煉、平衡膳食的綜合調理,才是最佳的強身健體、防病抗衰的養生方法。
什么情況下不適合進補
生病時:不少人患病后,認為自己身體虛弱,急于服用一些具有滋補作用的藥物或食品,以圖補補身子。實際上,這樣做不僅徒勞無功,還會加重病情妨礙健康。
人體無論患何種疾病,體內各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都發生不同程度的紊亂。此時,脾胃的收納、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失調往往很明顯,出現如口中乏味、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病理性變化。一般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品大都有溫熱和高蛋白、高脂肪的屬性,這樣的營養品若吃下去,勢必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使病程延長。
那么,什么時候服用補品為好呢?在患病期間,應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待疾病痊愈后,脾胃功能已恢復正常,再服用滋補品便可收到良好的補益效果了。
感冒期間如果有發熱等癥狀時,最好將補藥暫停,以免影響感冒外邪的疏散驅除。流行性感冒患者一般不宜進補。
兒童盜汗:對盜汗患兒,家長不但不能濫用補品,相反地應調整飲食,控制患兒的葷食、素食,讓兒童多吃些蔬菜水果,這對治療盜汗是有益處的。在觀察中,盜汗患兒幾乎都是偏食者,專吃魚肉雞類,愛吃巧克力,不吃青菜,這種飲食習慣易生內熱。
便秘者:不可吃補藥,吃了之后便秘的情況更加嚴重。
口干舌燥者:不適合吃補藥,因為會越補越上火。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