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頭年回娘家,最難受的是我媽對侄子說“讓你姑先吃,她是客”
婚后頭年回娘家,最難受的是我媽對侄子說“讓你姑先吃,她是客”
從小聽慣了身邊朋友同學痛訴自家爸媽重男輕女,我都只是禮貌傾聽,同時心里慶幸自家不這樣。但今年過年的事情讓我改變了看法。
作為一名新婚不久人士,結(jié)婚頭一年是肯定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回娘家的我也確實受到了家里人的隆重“接待”。
一開始氣氛很熱鬧,四歲的侄子,我哥的孩子,在飯桌旁圍著,眼饞已經(jīng)上桌的飯菜,被我媽叫住說“大家一起吃”。等人都到齊,侄子等不及了,拿著筷子就要去夾,被我媽攔住“讓你姑先吃,她是客人!
一句“她是客人”突然讓我對“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了直觀感受。
再聯(lián)系 我媽在我婚前婚后對我的態(tài)度,好像的確不一樣了。結(jié)婚后回娘家,媽媽好像多了幾分客氣,對我雖然很好卻少了隨意多了隔膜,我還納悶,原來問題出在“她是客”上。
雖然這個說法并不代表我媽就是重男輕女,但至少也說明,在她心里,兒子和女兒終究是不一樣的。
不禁想到我身邊一些閨蜜的處境。她們沒有我這么幸運,明明看著是被輕視的,但父母嘴上一再說著“對你和你弟的愛是相同的”“我們很愛你”,她們也就相信了。等畢業(yè)工作之后,又被父母要求每月拿錢回家,資助弟弟付房子首付等等,一旦反抗便以“我們?yōu)槟愀冻隽硕嗌,該是你回報的時候了”“你是家里的老大,不該擔起這些責任嗎”。
我的這些閨蜜往往在找我訴說的時候一臉疑惑,說明明爸媽很愛我,可我為什么感覺他們對我和弟弟還是不一樣。每次當我質(zhì)疑他們就歇斯底里“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這么愛你還用懷疑嗎”,這讓她十分困惑。
對成年人來說,錢在哪里,愛就在哪里
說實話,“愛”這個東西虛無縹緲,尤其是父母跟成年子女之間的愛,夾雜了太多東西,變得不再純粹。閨蜜說父自己媽媽會每隔兩天就給自己打電話,嘮叨家常并關(guān)心她是否吃飽穿暖,還督促她多出去交友,讓她十分暖心。但當她提出想要學習充電需要爸媽贊助一筆培訓費時,媽媽就顧左右而言他了。
而父母對弟弟,嘴上雖然各種貶低,什么“不成器”“將來指望不上你”之類,但每次弟弟闖禍,不管是裸辭沒生活費還是網(wǎng)貸沒還上,爸媽都會一邊恨鐵不成鋼一邊幫他把窟窿堵上。甚至他們還為弟弟攢下了二十萬的“買房錢”,并把閨蜜每月打回來的“孝敬費”也一并放入其中, 還暗示閨蜜,將來若是首付不夠,需要她貼補。
說實話,父母嘴上不管多關(guān)心疼愛女兒,終究是“口惠而實不至”,并不能代表他們真的愛你。疼惜你的人,愿意為你讓渡出他的稀缺資源。缺錢的人愿意為你花掉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錢,缺時間的人愿意在百忙之中擠出寶貴的時間陪你,這才是愛的表現(xiàn)。而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成年人來講,“肯花錢”才是他們愛的體現(xiàn)。因為“錢”對他們來說最珍貴。
因此,對于那些口口聲聲說著愛女兒的父母,如果實際表現(xiàn)是從女兒口袋里掏錢貼補兒子,那也不叫真愛。對這樣的父母,不是說不能孝順,而要守好邊界,避免被他們過度盤剝而犧牲了自己。
高級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chuàng)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fā)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
收藏
舉報
- 標簽:如懿傳3
- 編輯:王麗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