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干貨 | 做好這4個準備,什么時候開學都不怕!
w
關注
前言
上周,參與“有人聽到你”家庭教育主題公益活動的幾十家機構近百個微信群,一起收聽了微信群直播講座。
這是由蘭海發起的一項公益活動,蘭海和上瀕教育的家庭教育專家團隊為參與活動的教育機構以及家庭,提供了0-6歲以及6-12歲不同年齡段的主題講座。
本文整理自講座《延期開學實錘,不想上學的娃樂了,媽媽怎么打預防針?》
文/楊揚
楊揚
蘭海專家團隊成員
國家高級家庭教育培訓師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中科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
6年家庭教育實踐及講師經驗
服務家庭200+
作為一個13歲初中孩子的媽媽,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在家等待開學的這段時間,父母和孩子內心的矛盾和煎熬。
開學時間不確定、學校實行網絡授課、老師對家長管理孩子提出的要求等等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讓爸爸媽媽們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是焦慮和恐慌。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處境和心情,但是面對這樣的現實,還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一方面讓自己從容應對問題,另一方面也給孩子做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不管在遇到什么困難的時候,都能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去解決問題。
1
為什么要打“開學預防針”?
我想大多數孩子假期的情況都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手機不離手、零食不離嘴、三餐不規律。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信息說:一個小學生一個月在家胖了七斤,相信這種情況也不止一個兩個。
當然,假期本來就是讓孩子放松休息的一段時間,但是如果這種情況延續到開學,那么上學后接二連三的狀況就會出現: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精打采、作業拖拖拉拉、情緒焦躁易怒、動不動就發脾氣等等。
這些,都是“假期綜合癥”的表現。
為了預防假期綜合癥的出現,父母就需要主動出擊,提早給孩子做開學動員、做心理建設,打好預防針,以應對某一天突如其來的返校。
盡管現在還不能明確具體的開學時間,但是,疫情終會結束,要做好隨時開學復課的準備。具體怎么做呢?我將從生理準備、心理準備和環境準備三個方面來分享。
2
生理準備
首先來說說生理準備,這是我認為今年和往年新學期開學最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今年開學后,孩子必須注意與衛生、與疫情有關的事項,所以就要提醒孩子做好下面這些事情:
提醒孩子做好安全防護
出門帶口罩
沒帶口罩的人要遠離
不對人咳嗽打噴嚏,他人咳嗽打噴嚏要遠離
有身體不適及時告訴老師,包括發現別人不舒服也要告訴老師。
減少同學間的身體接觸
叮囑孩子在學校要注意的衛生習慣
到校擦拭桌椅
不碰別人東西
不摳耳鼻指甲
正確對待垃圾(不去撿、不去摸、班級抽屜里、班級后面角落)
飯前便后洗手
出門回家換衣
提醒孩子做好安全防護
出門帶口罩
沒帶口罩的人要遠離
不對人咳嗽打噴嚏,他人咳嗽打噴嚏要遠離
有身體不適及時告訴老師,包括發現別人不舒服也要告訴老師。
減少同學間的身體接觸
叮囑孩子在學校要注意的衛生習慣
到校擦拭桌椅
不碰別人東西
不摳耳鼻指甲
正確對待垃圾(不去撿、不去摸、班級抽屜里、班級后面角落)
飯前便后洗手
出門回家換衣
除了衛生方面的準備,還有一個直接和學校規則、跟學習相關的,就是時間。從現在開始,就要循序漸進地調整作息時間,把無序的、雜亂的、隨意的時間調整到有序的、規律的、上學時的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
3
心理準備
在心理準備上,首先要關注孩子對于開學的態度和情緒。
往往假期要結束之前,孩子會因為假期余額不足顯得煩躁,其實這也是一種焦慮的反應。
所以家長就要提前打預防針,在煩躁出現之前把這種情緒給它疏導出去,怎么做呢?
首先,要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
通常孩子會有兩種不同的表現,一種是知道假期快結束了,對于馬上進入開學狀態的緊張和煩躁。還有一種是還沒有意識到假期快結束了,依然沉浸在怡然自得的放松狀態中。
接下來要選擇一個孩子情緒相對比較好的時機,跟他做個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的談話。
談什么呢?真誠地告訴他可能隨時開學要做好準備,為什么要做好準備?這就是談話目標。
談話時不要把他當孩子,不要一開口就這樣:“要開學了啊,我看你最近這些天都放瘋了,得收收心了,知道嗎?”這樣孩子肯定是一點兒也聽不進去。
要把他當作朋友去談,效果會大不一樣。
”我感覺你最近有點煩躁,心情不太好,是因為要開學了嗎?“
“你覺得開學這件事意味著什么呢?”
“的確,玩的時間少了,我也很想讓你多一些玩的時間。那能不能不去上學呢?哦,你說的對,別人都開學了,上學是學生的社會責任。”
“有什么辦法上學又能多一些玩的時間呢?”
“媽媽今年就有自己的計劃,我準備學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考試拿證;工作上我要進一級職稱,我還想減五斤體重......你呢,今年的目標是什么,能跟媽媽說說嗎?”
總的原則就是不要總談孩子,多談你自己,你的目標,你的努力,讓孩子觀察學習,有所啟發。
開學前心理準備方面還有個重要的方法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