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之后,子女想躲著走的父母,都有這幾個特征,跟錢沒關系
人人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能和老人和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也是一幅相當溫馨的場面。但是也有人越是長大卻越想遠離自己的父母,當然跟自己的“翅膀長硬了”,就不想管自己的父母沒有太大的關系,也跟父母沒錢就想躲開沒有任何的關系,只是因為之前受傷太深,所以在自己有能力逃開時,就想躲得越遠越好,圖個清靜。而哪些父母可能成為父母逃避的對象呢?以下幾個類型的父母最容易中招: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
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時,就覺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屬,所以就應該按照自己的安排而活,不愿去真正考慮孩子到底內心想些什么,永遠覺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我是你的父母,還能害你不成?但是控制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當成一個木偶來看待,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在父母的控制下窒息,就會想著遠離。
表姐從小就是個乖乖女,而小姨對她也管得比較嚴,后來大學選志愿,表姐想選擇設計,小姨非得讓她選教育,好回家當老師。后來胳膊拗不過大腿,表姐只能報了師范。然后,表姐在大學談了男朋友,小姨也是死活不同意,在表姐交往幾年的情況下,把兩人拆散了。后來表姐萬念俱灰,留在讀研的城市,再也不回家了,也不尋找對象,把小姨氣得不行。
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小時候很乖都是假象,等到孩子能力強了,多半會選擇離自己的父母越遠越好。
負面情緒太多的父母
雖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對于那些負面情緒太多的父母,孩子們也是多半愛不起來的。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感受最多的是父母的負面情緒,對于孩子來說,也是非常不好的記憶。而如果自己想讓自己變得好一點的話,對逃離原生家庭的期待也特別強烈。
一位朋友,在她的童年記憶里,見的最多是父母的爭吵,而在大人吵完之后,媽媽就躺在床上生悶氣。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問題媽媽也是無盡地埋怨,埋怨父親沒本事掙不了大錢;埋怨孩子不爭氣,學習成績沒別人好。心情不好時,對待自己的家人冷冰冰的,而對待外人熱情地不得了。這樣的環境讓她覺得特別難受,而現在即使是過年,也不想回老家面對媽媽的抱怨。
對于孩子來說,希望父母給自己的不是很多的錢,而是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和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理解。而只懂得控制自己的孩子、負能量爆棚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多想早點遠離,一點都不奇怪。
-----------------------
你想了解的母乳喂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松帶娃。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