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智能制造業賦能!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0日5時30分訊(李婷婷 劉春容)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汽車板材機器人激光落料和三維切割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啟動會在重慶召開。項目以突破汽車柔性化智能制造瓶頸,提高傳統激光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升我國重要裝備和工藝技術的整體水平為目標,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激光落料系統和三維切割系統2套裝備,實現在車身部件智能制造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項目技術專家組組長、空軍工程大學院士李應紅,項目責任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劉成良、技術專家組成員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胡德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智能仿生中心執行主任吳新宇、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王國胤、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研究員何國田,重慶市市科技局副局長牟小云、市臺辦主任胡奕、市科技局處長陳峰、市臺辦副主任劉建南,市臺協會長黃光志、副會長簡國釧、常務委員林恩慕,渝北區區委常委徐永德、區委區政府各級領導以及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校辦主任葛信勇、科技處處長黃承志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課題骨干、科研財務助理等80余人參加會議。
項目啟動會合影 西南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致辭 西南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整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三方資源
突破汽車智能制造核心技術 助推產業發展
據了解,此項目由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段書凱領銜,聯合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十余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申報,經國家科技部認定,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專項立項項目,并獲中央財政經費撥款1352萬元。項目負責人由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段書凱擔任。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板材機器人激光落料和三維切割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是重慶市唯一一個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專項。項目成功后,將有效提升我國汽車制造戰略行業鈑金構件整體制造技術與裝備水平,節省車身部件模具400~600套,單車型的直接經濟效益5000萬元以上,并縮短汽車研發和生產準備周期至少半年,適合當前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多品種、小批量的市場發展需求,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啟動會上,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在致辭中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大規模地快速發展,本項目研究的突破卡脖子技術正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研究意義。希望本項目的實施,能夠為我國汽車智能制造領域提供核心技術和應用生產示范,助力汽車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
強化項目管理、技術實施、項目考核細節
形成專家指導意見 促進項目高質量執行落實
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段書凱教授進行項目匯報 西南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項目技術專家組組長、空軍工程大學李應紅院士總結發言 西南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此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責任專家組副組長劉成良在發言中指出,項目各承擔單位要嚴格落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相關管理辦法和要求,對實施方案進行科學論證,有序組織,明確節點,高質量的完成項目任務。
項目負責人段書凱教授就項目概要、研究內容、技術方案、組織管理、項目成果、研究基礎進行了整體匯報。
另外,專家組對項目及各課題的組織管理、技術實施方案、項目指標考核部分進行了充分論證。論證過程中,總體專家組和技術專家組對項目匯報中的內容提出了課題內部增加溝通,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嚴格把控任務指標,內容側重難點方案,技術細化展示特色,重點聚焦控制核心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議。經專家質詢答疑、技術指導和綜合評議,共同形成了專家指導意見。
項目技術專家組組長李應紅在會上進行了總結,他希望項目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根據專家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重視項目管理過程中的有效協同,實現各單位資源的有效整合;加強與相關主管領導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的溝通與交流,以問題為導向提升項目的研究水平;強化項目的有序推進和計劃執行,全力實現好項目的研究目標,為提升我國汽車制造戰略行業鈑金構件整體制造技術與裝備水平做貢獻。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