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研究:做好3件事,可避免9400萬人過早死亡!原因竟然這么簡單,人人都能做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了,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到了77.3歲。但現實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沒到預期壽命而不幸離世……
而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循環》雜志上發表的一項全球性研究指出:如果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進行有效干預,只要做好三件事,到2040年,就可避免9400多萬人早亡。
具體是哪三件事,如何做好?
1
高血壓治療率提高到70%
25年內可避免3940萬人死亡
1
血壓僅是偏高,就可增加死亡率
高血壓的危害不在于血壓指數高,而在于血壓過高對全身的傷害!它會傷害心臟,使心衰風險增加2~3倍;會累及腎臟,引起腎功能不全、衰竭;會破壞血管,引發一系列病變。
有數據顯示,僅是臨界高血壓患者, 腦卒中的風險就可高達常人的9倍,高血壓患者更是高達常人的32倍!而在心腦血管疾病致死中,幾乎一半都與血壓過高有關。
但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近3.3億,但治療率僅為45.2%,不到一半;控制率只有17.3%,更是危急!因此,建議成年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一旦發現 血壓連續三天高于正常值,即可確診,需在醫生指導下將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不同人群控壓目標參考表
2
壓差超過60,危險系數更高
除了血壓值過高,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壓差值也尤為重要。有研究發現,脈壓差每增加10mmHg,腦卒中風險增加24%,尤其是壓差超過60mmHg時,危害更大。
2
鈉攝入減少30%
可再避免4000萬人的死亡
食鹽是主要的鈉攝入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成人每天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g以內,高血壓患者應控制在1.5~3g。然而,我國居民平均每日攝鹽量高達10.5g。
1
高鈉飲食的危害
◎誘發高血壓:鈉離子過多,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又會增加血容量,進一步升高血壓。
◎增加胃癌風險:高鈉會對胃粘膜造成直接傷害,增加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同時,受損的胃粘膜在不斷修復的過程中,也可能發生突變,誘發胃癌。
◎損害腎臟健康:鈉的代謝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長期攝入過量會增加腎臟負擔,增加病變風險。
◎誘發骨質疏松:機體在排出鈉時也會流失一部分鈣,長期高鈉飲食就容易造成大量鈣流失,引發骨質疏松。
2
減鈉,從兩方面入手
生活中, 一方面要減少做菜時的放鹽量,適當用醋、香辛料等代替食鹽調味; 另一方面,要警惕面條、蜜餞、腌制食品等中的“隱形鹽”, 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的。
3
避免攝入反式脂肪
可減少全球1480萬人的死亡
1
反式脂肪:“惡魔脂肪”
反式脂肪的危害比膽固醇更大,更是被稱為“惡魔脂肪”。
據世衛組織估計,目前 每年約有50多萬例死亡與大量攝入反式脂肪有關。其攝入過多,可使全因死亡風險 增加34%,死于冠心病的風險 增加28%,冠心病風險 增加21%。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反式脂肪的攝入量應小于膳食總能量的1%,也就是說每日攝入 不超過2.2克。
2
警惕2大反式脂肪來源
生活中需要警惕的是 人造反式脂肪。一般來講,凡是 松軟香甜、口感酥脆的含油食品,往往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起酥面包、奶油面包、泡芙、蛋黃派、麻花等。
另外,植物油在長時間高溫加熱過程中,如煎、炸時,可產生大量反式脂肪,因此更 建議低溫烹飪,減少煎炸。如果確實需要煎炸,可選擇煙點高的食用油,比如:花生油、豬油等。
4
7大常見因素也會增加早亡風險
很多人還不重視
除了以上三個因素,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小習慣、小細節,也可能增加早亡風險,比如:
1
肚子大:腹型肥胖
人到中年易“發福”, 將軍肚、水桶腰,幾乎成了“標配”,還總是減不下去。時間長了,很多人也就隨它去了。
其實,在醫學界,最怕脂肪長在“肚子上”,不僅會引起血壓、血糖、血脂上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脂肪還可浸潤性侵入內臟,引起脂肪肝、心肌肥厚等各種組織器官病變,甚至與11種癌癥相關!
有數據顯示,腰圍超過109cm的 男性,比小于89cm的男性死亡風險 高50%,相當于40歲后預期壽命 減少3年;腰圍超過94cm的 女性,比小于69cm的女性早亡風險 高80%,相當于40歲后的預期壽命 減少5年。
保持站立,用軟尺在肚臍上方繞腰一周,量其周長。如果 男性腰圍超過85cm,女性超過80cm,就要小心了。
【小貼士】
腰圍粗的人,可以趴在床上做單腳后抬腿的動作,讓腿盡量貼近身體,能感到腹部被拉伸,有助于瘦腰。
也可以用10g山楂、2g玉米須泡水飲用,有助于健胃消食,調節胃腸功能,輔助緩解肥胖。
2
總是吃得太飽,身體負擔更大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總是吃得又好又飽,還時不時吃點零食。
但長期如此,不僅熱量攝入過多,消化系統也總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可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比如 肥胖、胃部炎癥、腸道疾病、老年癡呆、心血管疾病,甚至 癌癥都可能接踵而至,預期壽命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而“少吃一口”則有助于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健康老化研究所研究發現, 食量減少40%可能讓壽命延長20年!
一般來說,建議每餐吃 七分飽,即胃里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此時,人既不會覺得饑餓,又能滿足日常所需。
3
長期不吃早餐,影響壽命
俗話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作為一天中的第一頓飯,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吃早餐的大有人在。
其實,不吃早餐也會影響壽命。有研究顯示,與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從不吃早餐的人的 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約升高87%,總死亡風險約升高19%。還會 增加膽結石風險。
一頓好的早餐應該包括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纖維素三類營養物質,且要 少油、低溫烹飪,比如:包子+豆漿+蔬菜;面包+牛奶+雞蛋+水果等。
4
雜糧、水果吃太少,導致500萬人早死
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的一個報告顯示,兩類食物與死亡率密切相關
- 標簽:www.ee4ee.net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