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碗湯,免得開藥方!養肝、祛濕又潤肺,滋養五臟,調理全身!
春天的天氣最是反復無常,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又大,稍有不慎就容易患上流行疾病或引起舊疾復發。
那在這時,我們應該如何加強保養,遠離疾病呢?俗話說“飯前一碗湯,勝過良藥方”,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款最適合春日飲用的湯方,助大家健康度春~
藥食材:當歸10~15g,黃精30g,陳皮10g,雞子黃(蛋黃)1個。
做法:把當歸、黃精、陳皮放入鍋中,加水至沒過藥材2厘米左右,開火煮20分鐘。煮好后過濾掉藥渣,倒入打散的雞蛋黃,攪拌均勻后即可。一般這樣一份可 分成早晚兩次服用。
從中醫來講,肝屬 剛臟,人的 臟腑經絡活動、氣血運行,以及 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運動,都需要肝的調暢氣機來推動。而春天五行屬“木”,與肝對應,所以這時養生的一大重點就是 養肝護肝、疏泄肝氣。
此外,春天雨水增多,易導致痰濕內積,而脾主運化,可運化水谷和水濕,化生氣血為人體所用,所以 健脾胃也是春季的養生要點之一。
正好當歸黃精雞子黃湯可以同時調養肝脾,有 滋肝補腎、健脾潤肺、理氣化痰、補氣養血的功效,特別適合最近食用。
春季 失眠嚴重的人,在烹調時可以放入兩個雞蛋黃,以加強養心安神功效;但對于 脾胃虛寒易腹瀉的人群來說,則 不建議使用此方。
食材:山藥15g,薏米15g,魚一條(約200g),瘦肉50g,陳皮一小塊,水750ml,姜3片。
做法:魚洗凈切塊,山藥去皮切段,陳皮用清水泡軟后刮去白瓤,薏米洗凈備用。鍋內放底油,下入姜片、魚,待魚煎至微黃時盛出。把魚及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燉鍋中,加水大火煮沸后轉中小火燉一個半小時,出鍋前加適量鹽調味。
中醫認為 甘類的食材都有健脾補氣的作用,像甘味的山藥,就是健脾潤肺的佳品,春天可以適當多吃。薏米除了有不錯的健脾止瀉功效之外,還可利水祛濕、清熱排膿、美白肌膚。魚建議選用 鯉魚、鯽魚,它們也都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最近常喝山藥薏米生魚湯,不僅有利于 健脾祛濕、養陰補虛,對于 春困也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食材:蓮藕,山藥,排骨,蝦,雞蛋,生姜,大棗,香菜。
做法:
①蓮藕去皮切碎后包入紗布中擠出藕汁,蝦剝去蝦殼后剁成蝦泥;
②把蝦泥放入藕汁中,再加入姜末、鹽、蛋清攪打上勁,然后放入藕碎攪拌均勻,制成藕丸;
③鍋中放水,水中加少許鹽和花雕酒,煮開后下入藕丸,煮熟撈出;
④燉鍋中放入生姜、大棗、焯熟的排骨、山藥塊、水、冰糖、鹽,煮開后放入藕丸、枸杞,用小火燉40分鐘,出鍋前加入香菜。
生藕汁可以幫助 緩解熱病后的傷陰口干,而熟藕有 補胃氣、養肝血的功效,搭配上山藥和排骨后,不僅美味升級,還可起到不錯的 扶正氣作用。
所謂正氣,就是指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對于老年人來說,提升正氣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氣不足的表現
易疲勞、走路腿抬不起來、白天老犯困、有過敏性鼻炎、一冷就起蕁麻疹等。
食材:薺菜150g,豆腐150g,干香菇20g。
做法:香菇泡發后切成條狀,薺菜洗凈切段、豆腐切塊備用。鍋中水燒開后放入豆腐、香菇、鹽,蓋上鍋蓋燜燒至香菇基本熟透,然后放入薺菜,煮制片刻后用水淀粉勾芡,湯汁濃稠后淋入少許麻油即可。
薺菜是春季的代表性野菜之一,它有較好的 疏肝理氣作用,正符合春宜養肝的養生原則。此外,薺菜還有 消水腫而不傷脾胃的特性,與能 生津潤燥、和中益氣、瀉火解毒的豆腐搭配,很適合春日保健防病。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薺菜的鈣含量是等質量牛奶的 近3倍,還富含類胡蘿卜素、乙酰膽堿、β-谷甾醇等物質;而豆腐的鈣質和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常喝這碗湯,不僅有助于 補鈣、提升免疫力,對于 降血脂、穩血壓也有一定的好處。
食材:白蘿卜,香菜,生姜。
做法:香菜洗凈后摘掉葉子,只留根莖;白蘿卜洗凈后切片,生姜也切片備用。鍋內放入香菜、2片生姜、2~3片白蘿卜,加適量水、冰糖,熬煮15分鐘即可。
生姜辛而溫散,有活血驅寒、溫肺止咳的功效;香菜能消食開胃、祛寒解毒,特別是香菜根效果更好;白蘿卜也是止咳潤肺、生津消炎的良品。
三者合用,可起到較好的 護肺養生功效,尤其適合因天氣忽冷忽熱而導致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加重的人群食用。
另外,春天需要順時養陽,喝這碗香菜白蘿卜生姜湯還有利于 體內陽氣生發,預防疾病。
《養生堂》雜志免費送啦
關注公眾號“大醫教你吃”即可獲取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點一下“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 標簽:wolf的復數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