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好不好,4個表現一目了然!這些傷腎因素太常見,用好“補腎開關”,養足腎氣少生病
現如今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身體不如從前了,做事力不從心、易疲勞,還經常腰酸背痛、頭暈失眠、健忘脫發……而這些,很可能在提示你:腎不好了!
近年來,各類腎病高發,全球有100多萬人靠透析生存,其中20~30歲的患者越來越多,年齡最小的甚至不到10歲……而我國目前僅是慢性腎病患者約1.3億人,近3000萬患者將可能發展成終末期腎臟病(尿毒癥),形勢嚴峻!
然而,很多人從來都不重視腎臟健康,甚至患有腎病也不自知,等到病情嚴重時才開始后悔。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傷腎因素?我們又該如何守護腎臟健康呢?
1
這些常見因素
讓腎臟越來越“受傷”
腎病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生活中不良習慣的長期積累,以及某些疾病的相互影響,就可能引發腎臟危機。
1
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
◎ 約 18% 的 高血壓患者 最終會出現 腎功能不全 。在高血壓的長期刺激下,腎動脈會逐步硬化狹窄,造成腎臟供血不足,甚至逐漸萎縮, 功能障礙。
◎ 高血糖已成為誘發腎衰竭的 第二大病因 :高血糖會促使 血管基底發生糖代謝紊亂,造成毛細血管滲透壓過高,從而影響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功能,導致腎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癥。
◎高尿酸:尿酸濃度過高時,易沉積在腎臟,形成 尿酸鹽結晶,甚至 尿酸性腎結石,導致腎功能受損。有研究證實,血尿酸 每升高60mmol/L,腎臟病風險 增加71%,腎功能惡化風險 增加14%。
這些疾病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還要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少鹽少糖、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帶魚、牡蠣、動物內臟、濃湯等)。
2
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高蛋白飲食:蛋白質在代謝時會產生尿素、尿酸、肌酐等物質,必須經過腎臟排泄。盲目過多攝入高蛋白飲食,就容易加重腎臟負擔,久而久之可導致腎功能下降。一般來說,普通健康成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以每公斤體重1.2g為宜。
◎愛喝濃茶:茶葉中含有氟,而每天攝入2毫克以上的氟元素就可能損傷腎臟。所以,茶葉雖好,但盡量少喝或不喝濃茶。
◎愛吃剩菜:剩菜中可能含有較多的大腸桿菌,其中O157H7大腸桿菌可以釋放一種毒素,導致發燒、腹瀉、惡心、嘔吐、休克,引發腎小管壞死,重癥患者還會出現急性腎損傷甚至死亡。
3
運動過度
過度運動可能造成細胞破壞,使得細胞中的 肌紅蛋白進入血液,尿液呈現 深褐色。如果肌紅蛋白溶解過多,在通過腎臟排出時很可能 堵塞腎小管,引起 急性腎衰竭。
平時不運動或者運動少的人一定要避免短時間內大量的劇烈運動,并且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運動適量,及時補充水分等,以免大量出汗導致脫水。
4
盲目用藥
“是藥三分毒”,不同的藥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約25%的腎功能衰竭患者與藥物的腎毒性有關。
如:部分抗生素、止痛藥等可能會損傷腎臟,一定要合理使用。另外,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偏方、土方,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2
出現4大癥狀
可能提示腎病加重
腎病的發生可能悄無聲息,倘若出現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高度警惕病情加重。
1
尿量減少,夜尿頻繁
正常情況下,水喝得多,尿量就會越多。如果腎損傷加重時,代謝減慢,尿量就會減少。
正常人一天的尿量約為1000~2000毫升。一般來說,每天尿量低于1000ml是腎功能 損傷嚴重的警示信號,如果每天尿量 低于400ml,則屬于少尿,需 警惕腎衰竭的發生。
此外,正常人入睡后代謝緩慢,夜晚尿量會明顯少于白天,一般排尿次數在0~2次。如果夜尿經常超過2次,可能提示腎功能不全。
2
身體水腫
腎功能受損后, 一方面,其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的功能減弱,容易造成 水鈉潴留; 另一方面,腎病造成的蛋白尿會讓體內血漿蛋白過低,體液處于失衡狀態,從而引起水腫。
水腫是腎病患者的常見癥狀,首先表現為晨起眼瞼、面部等輕度浮腫。但如果出現嚴重的 雙下肢浮腫,甚至 全身浮腫且伴有腹水時,很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3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腎臟是排毒器官,隨著病情的發展,腎功能的衰退,排出體內代謝廢物的能力也會日漸降低。這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引起食欲不振、消瘦等癥狀。
同時,腎功能損傷導致的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等,還可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加重身體不適。
4
胸悶氣短,心率緩慢
這也是部分腎病患者的常見癥狀。腎臟功能受損,身體水腫嚴重,會影響血液循環,從而加重心臟負荷,引發心臟疾病。
一旦出現胸悶氣短、心率緩慢,往往提示心臟功能也出現了問題,應該及時進行心臟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彩超等。
3
關于腎病的傳言
究竟是真是假?
生活中,你可能聽過很多關于腎病、補腎的傳言,比如慢性腎病會發展成尿毒癥、吃腰子補腎等等。這些傳言是真是假呢?
1
慢性腎病一定會發展為尿毒癥?
不是的。
首先,慢性腎病可以分為1~5期,不同時期的腎病患者,預后大有不同。一般來說, 慢性腎臟病1-2及3a期患者,預后大多較好; 而慢性腎臟病3b及4-5期患者,預后大多較差,尿毒癥是多數患者的最終結局。
其次,慢性腎病也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預后也不同。
總的來說,如果不幸患上了慢性腎病,積極配合治療,是能夠有效抑制腎功能下降,避免或延緩發展到尿毒癥的。
2
菠菜和豆腐同食會致腎結石?
很多人一定聽過這個傳言:“菠菜富含草酸,豆腐富含鈣,兩者同食會導致腎結石!
但事實上,只有長期大量食用才會增加腎結石風險。如果不放心,還可以先焯水再烹飪,有助于減少草酸攝入。莧菜、空心菜、韭菜、秋葵等也含有較多的草酸,建議焯水后烹飪。
3
得了腎病不能吃豆制品?
慢性腎臟病患者通常講究低蛋白飲食,而豆制品富含蛋白質,又會產生較多的含氮代謝廢物。因此有人認為腎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否則會加重腎病。
但實際上,豆類是一種特殊的高生物效價的植物蛋白,是肉類的良好替代品。日常適當添加大豆類食物,反而能降低血肌酐、磷、蛋白尿的水平。且其中的大豆蛋白酶抑制劑還能 改善腎小球腎炎或腎盂腎炎等炎癥發展過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指南開始明確推薦慢性腎病患者吃大豆蛋白,但可以吃≠可以放開吃,具體攝入量應根據腎功能決定,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適量吃。注意: 發酵豆制品的鈉含量較高,不推薦慢性腎病患者食用。
4
多吃腰子可以補腎?
常言道“以形補形”,吃腰子是不是可以補腎?
動物腎臟雖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但其膽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增加高血脂風險;而且腎臟是排毒器官,還可能含有重金屬鎘和鉛,影響健康。
因此,結合利弊來看,不建議長期大量吃腰子補腎。日常食療補腎,可適當多吃黑色食物,比如黑豆、木耳、桑葚、栗子等。
4
保護腎臟防腎病
日常試試這幾招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可以很大程度地預防各種疾病發生。養腎防腎病也是一樣,需要從日常入手。
1
不憋尿,防感染
尿液長時間滯留會造成膀胱內壓力過大,滋生細菌,引起尿路感染。而病原菌可能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輸尿管、腎盂,誘發腎盂腎炎,若不及時治療,可遷延進展為慢性腎病。所以,平時一定要養成不憋尿的好習慣。
2
多喝水,促代謝
腎臟的一大功能就是排泄,好比人體的下水道。一旦大量缺水,體內的代謝廢物就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腎功能受損,輕則出現水腫、乏力、小便不暢等癥狀,重則導致腎炎、腎衰等疾病。
平時應養成少量多次喝水的好習慣,每天總飲水量保持在2500~3000ml,有利于稀釋尿液,幫助腎臟順利排出代謝物。如果已經患有腎臟疾病,具體飲水量需遵醫囑。
3
常按“補腎開關”
我們的身上有一個“補腎開關”,它就是位于 第二腰椎棘突左右旁開二指處的 腎俞穴。
腎俞穴是腎氣轉輸到背部表面的穴位,具有培補腎元的作用。刺激這個穴位不僅可以 促進腎臟的血液流動、改善腎功能,對于 高血壓、低血壓、眼睛干澀、頭發早白脫發等病癥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可以直接用手指點按腎俞穴, 至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即可;也可以將雙掌摩擦至熱,把掌心貼于腎俞穴的位置上,在局部上下來回按摩。
4
補腎經驗方
中醫認為,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們精氣神的重要來源。腎臟虧虛,就可能會讓疾病乘虛而入,適當補腎,則有助于腎臟健康。
補腎經驗方
【藥材】枸杞子30g、益智仁15 g、茯苓15g、山藥10g、陳皮10g、山楂30g、白芍10g,加一升或一升半水,開鍋后煮10分鐘左右即可,早晚各一杯。
【功效】枸杞補腎陰、補腎填精、平肝; 益智仁補腎陽、補腎、健胃健脾; 茯苓健脾利水; 山藥健脾潤肺; 陳皮疏肝理氣、健脾; 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 白芍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此方 補腎健脾、疏肝活血,適合肝郁、血瘀等多種體質人群使用。
枸杞的營養吃法,竟不是泡水!補腎養肝,講究的人都這么吃...
橘子別再這樣吃,44歲男子險喪命!這類人尤其危險!7大飲食問題,每個人都得弄清楚
4類常見食物,可能讓你白白流失鈣!7大補鈣問題,一次性弄清楚!用好“黃金搭檔”,事半功倍~
家家都有的它,竟是頸椎“保護神”!這些習慣太傷頸,但很多人天天都在做,看完趕緊改
很多疾病都是“吃出來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用好四張“飲食處方”,把它“吃回去”~
- 標簽:修真老師生活錄txt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