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最怕”這7個危險時刻,猝死風險激增!但抓住“黃金期”,可逆轉高血壓,告別吃藥!
不知道您是否也注意到:身邊患高血壓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也有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27.9%, 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而原發性高血壓一旦患上,就需要終身服藥,隨著病情的發展,還可能誘發心梗、腦梗、腎臟疾病……危及生命。
但高血壓在初露端倪時,有一個“黃金時期”,積極調整則有望避免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可以讓血壓恢復正常!
1
抓住“黃金時期”
高血壓“命運”可逆轉
眾所周知,理想的血壓值是 120/80mmHg,如果 非同日三次測量,都顯示 高壓超過140mmHg或(和)低壓超過90mmHg,即可診斷為 高血壓病。
而血壓在正常與高血壓病之間,則屬于高血壓前期。有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前期患病人數高達4.35億,相當于每2個成人中就有1人處于高血壓前期。美國有分析認為,高血壓前期患者,5年之內有60%的人會發展為高血壓病。
但其實,高血壓前期也是逆轉高血壓“命運”的“黃金時期”!
此時患者血壓會波動性升高,身體機能也開始紊亂,可出現陣發性的頭暈、耳鳴、頭痛、失眠、手腳麻木、煩躁、心悸等癥狀。但尚未對心、腦、腎臟等重要臟器產生嚴重損害,積極干預,比如:控制體重、減少食鹽攝入、戒煙限酒、積極運動等,就可能讓血壓恢復正常,避免高血壓病及并發癥的發生。
2
不同年齡段患者
高血壓特征各不同
可惜的是,1.5億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血壓高出標準值,沒能積極干預,最終還是導致了高血壓病的發生,而且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患上高血壓。
由于血壓中的高壓(收縮壓)是心臟收縮產生的,低壓(舒張壓)是血管收縮產生的,而不同年齡段的人,心臟和血管收縮能力不同,所以病情也會有所差異。
1
青年患者:高壓正常、低壓升高
青年高血壓患者往往 心臟功能較好、血管彈性正常,所以 高壓一般不高。
但往往存在 壓力大、飲食不規律、運動少、肥胖等原因,容易導致體內激素紊亂,腎素分泌增多,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外周小動脈收縮。這樣一來,更多的血液就會涌入大動脈,導致大動脈回彈時血管阻力增大,從而造成 低壓偏高。
如果病情不加控制,很容易導致小動脈缺血,尤其是腎小動脈,久而久之可引起腎功能異常,甚至發展為。而腎臟受損又會進一步升高血壓,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青年高血壓患者越早治療越好。
此類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β受體阻滯劑(洛爾類)、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普利類)或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沙坦類),改善動脈彈性。
2
中年患者:高壓、低壓都升高
較青年人而言,中年人受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更多,血管彈性也有所下降,所以容易存在高壓和低壓都升高的情況。
低壓升高傷腎,高壓升高則會對血管、心臟造成損傷,可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并反過來升高血壓;同時還會直接加大心臟負荷,導致左心室肥厚,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明顯受損,甚至誘發心衰。
此類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單獨或聯合應用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普利類)、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沙坦類)、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利尿劑等降壓藥,通過降低遠端血管阻力和減少血液容量,達到降壓的目的。
3
老年患者:高壓升高、低壓降低
隨著機體衰老或其他慢性疾病纏身,老年人心臟泵血能力下降,需要加大力度才足以推動血液流動,同時血管彈性明顯衰退,就容易出現高壓升高、低壓降低、壓差增大的情況。
通常來說,這種高血壓最危險。 一方面,脈壓差大會對臟器造成更大的沖擊,也更容易破壞血管內膜,進一步 加重動脈硬化,甚至誘發梗塞; 另一方面,舒張壓較低就容易造成 心臟供血不足。所以,這類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此類患者更難治療,因為降低高壓的同時,低壓也會下降。一般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鈣拮抗劑(地平類)、利尿劑,這兩類藥和壓差大的高血壓吻合性更高。用藥要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壓情況逐漸調節劑量。
3
所有高血壓患者
都要警惕7個“危險時刻”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高血壓,血管都長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脆性增加。如果某種原因導致血壓驟升,很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誘發危機。所以,高血壓患者要特別警惕下面這些“危險時刻”:
1
早上起床后
人體血壓是時刻波動的,大多數人的血壓都呈“勺型”,晚上低、白天高,尤其早晨醒來后會出現“血壓晨峰”。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卻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針對這種情況,把握正確的用藥時間很重要,比如:長效降壓藥(如:硝苯地平)、中效降壓藥(如:拉貝洛爾)可在早上起床時服用,有助于避免早晨血壓過高。
2
飽餐后
高血壓患者多伴有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等血液循環受阻的情況,飽餐后,大量血液流向胃腸道幫助食物消化吸收,心肌供血量相對減少,容易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而且飽餐后胃壁擴張,可能影響肺部呼吸造成缺氧,從而進一步影響心臟功能。
另外,如果大量攝入高脂肪飲食,還易升高血脂,進一步增加血液粘稠度,特別是高血脂患者,更易增加卒中等發生風險。建議高血壓患者飲食要低鹽低油,每餐只吃七分飽。
3
用力排便時
用力排便時腹壓增加,會使血壓驟升,不僅容易增加腦出血風險,還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增加心梗或缺血性腦卒中風險。
有便秘困擾的高血壓患者,平時應適當多喝水、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如果有必要,可使用開塞露等藥物,幫助排便。
4
突然受到冷熱刺激時
寒冷刺激(如:氣溫驟降、洗冷水澡等)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腦出血風險;
而高溫刺激(如:洗熱水澡)則會導致全身表皮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涌入外周血管,造成心腦血流量減少,增加心梗、腦梗風險。
所以,建議高血壓患者洗澡時,水溫控制在40℃左右,時間10~15分鐘。另外,春季天氣乍暖還寒,還要注意適時保暖。
5
彎腰搬重物時
高血壓患者還要盡量避免彎腰搬重物。因為彎腰時頭部位置低于心臟,本就會有大量血液流向腦部,搬重物則會進一步升高腦部血壓,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
6
情緒波動大時
情緒波動過大,會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也會刺激機體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收縮血管,導致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從而升高血壓,增加腦卒中風險。
所以高血壓患者要盡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焦慮壓力等,不看情節緊張恐怖的場景或影視作品。
7
突然停藥時
很多人擔心藥物副作用,一看到血壓正常就想停藥,然而擅自突然停藥很可能導致血壓波動較大,反而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
其實,隨著醫藥學的進步,市場上很多降壓藥的副作用已經控制得很小了,只要遵醫囑用藥,一般不用擔心副作用。如果確實需要調整用藥,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
日常控制血壓
收好這份指南
將血壓控制在合適的范圍,是高血壓患者避免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基礎。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飲食篇:增鉀減鈉
鈉元素是維持人體滲透壓的重要物質,但攝入過多也會造成血壓升高。生活中應減少鈉元素的攝入,比如:每天烹飪用鹽不超過5g;烹飪芹菜、茼蒿等高鈉食物時少放鹽;警惕包裝食物(如:火腿腸、方便面等)中的“隱形鹽”等。
但增加鉀元素的攝入有助于排鈉,從而幫助降低血壓。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每天應攝入3600mg鉀元素,平時可適當多吃 瓜果類蔬菜、綠葉蔬菜、香蕉、橙子、小米、山藥、芋頭等食物。
2
運動篇
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但強度不宜過大,以散步、瑜伽、太極拳等相對柔和的運動為宜。
【 輔助控壓操 】
①手掌緊貼臉頰兩側,上下搓臉。每次36下即可。
②三個手指的指腹貼近眉骨上方,向兩側滑至太陽穴,來回揉搓,每次36下。
③手指代替梳子,從額頭前方至后腦勺,以梳頭的形式從前往后,每次也是36下。
三個為一組,每日早晚各一次,可以緩解高血壓引起的不適。
3
用藥篇
針對控制高血壓的藥物,無論是更換藥物種類,還是加減藥量,都應該遵醫囑進行。此外,日常用藥應盡量避開含有以下3種成分的藥,否則可能升高血壓。
①麻黃堿、偽黃麻堿
麻黃堿和偽黃麻堿,主要用于收縮鼻粘膜血管、緩解鼻塞。但它在收縮鼻粘膜血管的同時,也可以收縮其他血管,可能使血壓在短時間內快速升高,甚至出現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應,從而加重高血壓病情。
一般使用麻黃堿滴鼻劑,相對更安全。
②布洛芬
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但它會減弱除鈣離子拮抗劑外的所有降壓藥效果,也可能抑制腎臟中的酶,導致鈉排泄減少,血容量增加,從而升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緩解發燒,可以選用對乙酰氨基酚。
③丙卡特羅、福莫特羅
部分人感冒后,可能會出現喘息性支氣管炎。此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吸入或服用丙卡特羅、福莫特羅等支氣管擴張劑,以防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此外,高血壓患者還要積極控制體重、遠離煙酒、避免熬夜、定期監測血壓,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皮膚松弛,皺紋多,人顯老?學會這三招,抗皺保濕,延緩衰老,一步到位!
失眠多夢、睡不好覺最傷身!吃十幾味藥不如喝一杯它,讓你一覺睡醒到大天亮~
6個月減重60斤!專家還公布“獨門減肥秘籍”:4種“燃脂劑”,讓你打著飽嗝也能輕松瘦!
- 標簽:古言小說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