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素為什么還會痛風?降酸藥、止痛藥怎么用更有效?4個誤區太多人踩
20年來,我國居民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從2017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有8000萬痛風患者,而且正以每年9.7%的增長率迅速增加。
同時痛風還在不斷向年輕化發展,2016年的患病人群平均年齡已經降到了48.28歲,甚至出現過一名13歲的患者。
有些人認為痛風是吃出來的,可有些人天天卻吃素還是會痛風,到底是怎么回事?這么多痛風的傳言到底是真是假?今天可可就為大家一一求證。
1
痛風的“元兇”:高尿酸
人體內有一種物質叫做嘌呤,也叫嘌呤核苷酸,能供應能量、調節代謝以及組成輔酶。當嘌呤分解后就會產生尿酸,高尿酸血癥是造成痛風的“元兇”。
1
高尿酸血癥如何引發痛風?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大約有1200mg尿酸,每天代謝約600mg。但如果代謝不了,多余的尿酸就會隨血液流動到全身,容易在腳趾、手指、耳廓周圍等部位沉積下來。
當大量尿酸鹽沉積時就可能析出結晶,免疫系統把結晶當做異物不斷攻擊,造成炎癥反應和疼痛,這就是痛風。但免疫細胞無法消滅結晶,所以痛風往往反復發作。
那么尿酸為什么會升高呢?
2
尿酸升高的2個主因
嘌呤代謝障礙
一部分嘌呤可以被循環利用,但如果有先天性或獲得性酶缺陷、激素分泌失常、心血管病、腎病、中毒、遺傳疾病以及高嘌呤飲食等異常情況,就可能導致嘌呤代謝障礙,從而分解出過量的尿酸。
尿酸代謝障礙
2/3的尿酸由腎臟排出,1/3由腸道排出,如果在泌尿、消化、血液循環3個方面存在疾病,也可能阻礙尿酸代謝。一般血尿酸水平越高,未來5年內發生痛風的幾率越大。
3
尿酸高了一定會痛風嗎?
不一定,痛風只是高尿酸可能帶來的并發癥之一。據統計,僅5%~12%的高尿酸患者會發生痛風。臨床上無癥狀的高尿酸可持續10~20年,甚至終生無明顯癥狀,但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所以發現高尿酸后也不要悲觀,盡早降低并控制血尿酸,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痛風等并發癥的發生。
高尿酸標準
成人男性正常值約為149~416μmol/L,女性約為89~357μmol/L;當男性超過420μmol/L,女性超過360μmol/L時,即可確診為高尿酸。絕經后的女性血尿酸水平與男性大致相當。
2
天天吃素也痛風?
飲食調節沒效果?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是,痛風到底是不是吃出來的?這就要從嘌呤、血尿酸和飲食的關系講起了。
1
食物對體內嘌呤影響大嗎?
人體內80%左右的嘌呤是由肝、小腸粘膜和胸腺合成的,從食物中攝入的嘌呤占20%左右,但這20%會參與代謝并產生尿酸。所以說,少量吃高嘌呤食物影響不大,但長期吃高嘌呤飲食影響就大了。
而且不良的飲食習慣,還容易造成肥胖和其他基礎代謝類疾病,損傷肝腎功能,間接阻礙嘌呤的代謝。
2
天天吃素為什么還會痛風?
飲食調節不是“萬能藥”,所以高尿酸患者即使天天吃素或是低嘌呤飲食,也不能100%預防痛風發作。
實際上,如果高尿酸是代謝障礙引發的,不修復代謝機制,僅僅通過飲食調節來降低尿酸,效果也是有限的。但飲食調節必不可少,可以幫我們穩定尿酸水平,鞏固藥物治療的效果。
另外,一些食物可能會刺激炎癥發作,導致痛風復發,所以痛風患者要注意忌口。海鮮、肥肉、飲料等應盡量不吃或少吃。
3
2個因素也會影響尿酸代謝
卻常常被忽視
其實還有2個不利因素,也可能降低尿酸代謝效率,卻常常被我們忽略。
1
尿液酸堿度
尿酸是弱酸性的,它需要堿性物質將其從血液中解離出來,才能被腎小球識別并過濾到尿液中,然后排出體外。所以也會受到尿液酸堿度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當尿液pH值為5.0時,每100ml尿液只能溶解15mg尿酸,而尿液pH值為8.0時,每100ml尿液能溶解1520mg尿酸。
尿液的酸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飲食種類、疾病類型等,如:
【飲食因素】攝入大量肉類、酒精后,尿液常呈酸性。
【病理因素】發熱、酸中毒、痛風、慢性腎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可使尿液變為酸性。
【飲食因素】攝入大量肉類、酒精后,尿液常呈酸性。
【病理因素】發熱、酸中毒、痛風、慢性腎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可使尿液變為酸性。
2
乳酸的代謝量
乳酸是體內葡萄糖代謝的產物,從腎臟中排出時,會與尿酸發生競爭。如果機體產生大量乳酸并堆積,就容易阻礙尿酸的排泄。
有3種途徑會增加體內的乳酸:
【運動過度】運動過于劇烈和持久,會促使機體生成大量乳酸,堆積在肌肉組織內,并使體液呈弱酸性。
【維生素缺乏】缺乏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會影響乳酸的分解。
【肝臟疾病】一般情況下乳酸會肝臟分解,但肝功能低下者,容易乳酸堆積。
【運動過度】運動過于劇烈和持久,會促使機體生成大量乳酸,堆積在肌肉組織內,并使體液呈弱酸性。
【維生素缺乏】缺乏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會影響乳酸的分解。
【肝臟疾病】一般情況下乳酸會肝臟分解,但肝功能低下者,容易乳酸堆積。
4
4個誤區不分辨
痛風風險陡升
很多人在應對痛風時容易走入誤區,以致于降低了治療效果,還增加了痛風發作的幾率。
1
痛風發作再吃藥降尿酸?
降尿酸藥物需遵醫囑長期按規律服用,比如非布司他、別嘌醇、苯溴馬隆等。如果平時不吃,在痛風發作后才吃,反而可能會增加復發和疼痛遷延的幾率。
此外,短時間血尿酸降得太低、太快也容易促使痛風發作,所以降酸藥不能過量服用。
2
藥物治療副作用大?
藥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但如果放任高尿酸不管,危害更大。目前還沒有治療痛風的特效藥,多用非甾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來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痛風發作前的12小時內使用藥物,對控制癥狀更有利,不要忍到疼得受不了時再用。
3
尿酸值正常了就可以停藥?
高尿酸是“三高”之后的“第四高”,都屬于慢性代謝類疾病,大部分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尿酸水平具有波動,一次檢測正常不代表就痊愈,自行停藥的風險極大。
并且不同的患者降尿酸的目標值也不一樣:
無痛風的慢性腎病者應<420μmol/l;
痛風者應<360μmol/l;
嚴重痛風者,比如有多處痛風石、慢性關節病變、痛風每年大于2次,或痛風反復發作的,應<300μmol/l;
不建議長期服用藥物使血尿酸<180μmol/l。
無痛風的慢性腎病者應<420μmol/l;
痛風者應<360μmol/l;
嚴重痛風者,比如有多處痛風石、慢性關節病變、痛風每年大于2次,或痛風反復發作的,應<300μmol/l;
不建議長期服用藥物使血尿酸<180μmol/l。
4
泡腳、活血能治痛風?
痛風是急性炎癥,一旦疼痛發作,再進行熱敷、活血,只會讓炎癥、腫脹和痛感加重,所以發病期間嚴禁泡腳。
另外,運動時消耗能量也會產生許多內源性嘌呤,容易引起血尿酸升高,加重痛風,所以發病期間要靜養。痛風不發作時,可適當泡腳、按摩和運動。
5
緩解疼痛、少發病
日常2招幫你應對痛風
已經有痛風石或關節變形者,可進行手術清除或置換關節。此外可以 在醫師指導下,通過一些日常方法來調理:
1
清熱化濕
痛風在不同的時期,主要病因和調理方法都不一樣。急性發作期以濕熱為主,需要清熱化濕。
二秦湯
【食材】秦皮10克、秦艽10克。
【做法】兩味藥共同煎煮20分鐘,做代茶飲。
【提示】秦皮清熱燥濕、收斂止痢、明目;秦艽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二者搭配能幫助降尿酸、止痛,緩解痛風發作。
2
輔助預防
如果已經過了急性期,到了間歇期,要以促進尿酸排泄為主。
二皮飲
【材料】陳皮5~10克、生姜皮5~10克。
【做法】泡水代茶飲。
【提示】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生姜皮行氣消腫。二者搭配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關注公眾號“大醫教你吃”
即可獲取“往期節目內容”
不吃藥,不節食,喝對“咖啡”就能月減14斤,驚艷逆襲!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