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動 | 出現5個或以上的文中癥狀,就要警惕抑郁癥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類以情緒或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總稱,也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和行為改變,表現種類多樣,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觀欲絕,甚至發生木僵,還有的會出現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即緊張、煩躁、思緒混亂、甚至不能控制行為的焦慮狀態,嚴重者可以出現神經病性癥狀,如幻覺、妄想等,有的還可能存在自殺、自傷行為。
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的診斷標準分為:
1. 癥狀標準
如果出現5個或以上的下列癥狀可以診斷:
無愉悅感;
精力減退或有疲乏感;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反復出現過想死的念頭或自殺、自傷行為;
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食欲減低或體重明顯減輕;性欲減退。
2. 嚴重度標準
出現社會功能受損,即與周圍環境接觸、與人交流存在障礙,給本人造成痛苦或引起不良后果。
3. 病程標準
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經2周;重度抑郁發作的癥狀極為嚴重或起病急驟時,抑郁不足2周也可以做出判斷;可存在某些精神病性癥狀,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的診斷。若同時符合精神分裂癥的癥狀標準,在精神分裂癥癥狀緩解后,滿足抑郁發作標準至少2周。
4. 排除標準
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藥物所致的抑郁,并且從無狂躁或輕躁狂發作。
抑郁癥是一種獨立的病嗎?
不少疾病都可能伴發或導致抑郁性障礙,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尿毒癥和維生素缺乏等,要通過醫生的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并配合其他化驗等進行診斷。如果情緒低落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直接導致的,就應該診斷為抑郁癥。
抑郁癥和神經系統的疾病
有什么關系?
有不少神經系統疾病可以導致抑郁癥的發生。最常導致抑郁的有:帕金森氏病、癡呆、癲癇、腦血管病和腫瘤。需要醫生進行神經系統和其他的輔助檢查,如做腦電圖、CT、核磁共振等來明確診斷。抑郁癥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但不等同于“神經病”。
得了抑郁癥怎么辦?
抑郁癥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來治愈的。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癥屬于高復發的疾病,所以應該全程治療。
全程治療分為急性期治療(8~12周)、鞏固期治療(4~9月)、維持期治療(一般至少2~3年,多次復發以及有明顯殘留癥狀的主張長期維持治療)。抑郁癥患者要請醫生正規治療,醫生會根據病情程度進行治療和調整藥物的劑量等。患者不要自行購買抗抑郁藥物服用或隨意調整藥物的劑量、用法和時間,不能自行停止用藥。
抑郁癥的心理治療有哪些?
抑郁癥除了藥物治療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采用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正念治療等。
支持性心理治療是一種基本的心理治療方法,可適用于各類抑郁障礙患者。可以通過勸導、啟發、鼓勵、支持、說服等方法,幫助患者發揮潛在的能力,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減輕挫折、改變對挫折的看法并順利度過難關,解除癥狀和痛苦,進而促進身心康復。
中醫藥對抑郁癥的治療
有哪些方法?
抑郁癥屬于中醫的“郁證”范疇。主要表現為情緒不寧,或易哭善怒,情緒多變,或自覺咽中有物。多有憂愁、焦慮、悲哀、恐懼、憤怒等情志內傷史。
中醫的辨證分型主要為肝氣郁結證、血行郁滯證、肝郁脾虛證、肝膽濕熱證、憂郁傷脾證、腎虛肝郁證等,治療以理氣開郁為主。還可以采用食療、藥膳、針灸、推拿、運動、心理調攝等方法治療。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健康中國人行動手冊》
主 編 蔣作君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此書 !
- 標簽:18ok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