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傷腦、傷胃、增肥!
供應和補充體內營養素
早吃早餐可保證體內營養素的供應和及時補充。
從頭天晚上吃晚飯到早晨進餐,歷時長達約12小時多,腸胃早已排空,造成體內短暫的營養缺乏,此時正需要各種營養素的供應,才可使身體不致因營養缺乏而受損害。
特別是作為大腦的能量來源的葡萄糖,體內若沒有儲存,只有臨時從吃進的食物(尤其是碳水化物)中取得, 不吃或遲吃早餐會造成大腦能量供應缺乏,導致大腦受損,智力下降。
上午10點左右即沒精打采,工作效率下降,而吃早餐時,則可保上午精力一直充沛,注意力集中。試想,若不吃早餐,從頭天的晚餐到中午才吃午餐,這之間間隔時間長達18小時之久,這就嚴重地損傷了胃腸及內分泌的節律。
預防肥胖
早吃早餐還可防胖。
此時人體生物鐘的酵解作用大,早晨吃進的食物,多變為能量而被利用,很少儲存(變為脂肪),若早晨不吃早餐,“留著等中午一塊吃”或“等晚飯時全家在一起改善生活”而大嚼大咽,卻不知中 午尤其是晚上體內生物鐘的異生作用大,吃進的食物多數首先變為脂肪而儲存起來(儲存的地方就是你最不愿意的地方:腰部、大腿、臂膀和頸部)。
這是有科學實驗為根據的,生物鐘學說工作者將60個“志愿者”分為兩組,每組每天只能吃一頓飯(熱量相同),只吃早餐的為“早餐組”;只吃晚餐者為“晚餐組”。
結果早餐組稍瘦(體重減輕),而晚餐組不但不瘦,反而胖了(體重增加),后來發現其原因就是上午體內的酵解作用大,而夜晚的異生作用大的緣故,由此實驗導致“生物鐘減肥”這一嶄新的減肥方法,晚餐少吃可減肥,其實就是我國一直流傳的“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簡單易行,且持之以恒,肯定有效又無副作用。
而在我國因不知此理,許多人,尤其是花季少女,為了“減肥”“防肥”或者“心理肥胖”(其實不胖,但自認為肥胖),而不吃早餐,誤以為這種少吃可減肥,其實適得其反。早餐不吃,中餐必然大吃,為了次日早餐不吃,晚餐必然多吃,這正犯了這個實驗的忌諱,實際上卻是在增肥。
“起床就吃”會消化不良
還需注意的是“起床就吃”,也會造成消化不良。學生多犯此弊病,挨到非起不可時才起床,一起床就吃飯,最后一口還未咽下就抓起書包出門,甚至邊走(跑)邊吃。
剛起床胃還未“醒”,此時蠕動很慢,突然裝進食物,則只有被動蠕動,胃液分泌不充分,滿足不了消化的需要。胃粘膜也會因此受到損傷,且此時唾液分泌極不佳,食物在口腔得不到潤滑和初步消化便進入胃,對胃形成負擔,導致消化不良, 起床后應先喝水,半小時后再進食,既利于胃的蠕動,也有助于消化。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習慣與健康》
作者:宋為民
- 標簽:漢鋼吧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