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現這幾個癥狀時,警惕子宮肌瘤
01
什么是宮肌瘤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無癥狀,少數表現為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以及壓迫癥狀等。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 多發生于30~50 歲的女性,其中以40~50 歲發生率最高。子宮肌瘤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由于子宮肌瘤生長較快,當供血不良時,可發生不同的變性。肌瘤愈大,缺血愈嚴重,繼發變性愈多。
02
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
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僅于盆腔檢查時偶被發現。若出現癥狀,與肌瘤的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有無變性等關系密切。
月經改變:為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
腹部腫塊:腹部脹大,下腹捫及腫物,伴有下墜感。
白帶增多:有時會有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排出,伴臭味。
疼痛:一般患者無腹痛,常有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肌瘤紅色變時,腹痛劇烈且伴發熱。
壓迫癥狀: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不孕: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妨礙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
繼發性貧血: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發性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
低糖血癥:子宮肌瘤伴發低糖血癥亦屬罕見。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導致休克,經葡萄糖注射后癥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后低血糖癥狀即完全消失。
03
子宮肌瘤的分類
根據肌瘤所在子宮的不同部位,可分為以下幾類:
肌壁間肌瘤:肌瘤位于肌壁內,周圍均為肌層所包圍,初發病時多為此類肌瘤,故最常見,約占60%~70%。
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漿膜而發展,并突出于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約占20%。如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即為闊韌帶內肌瘤。
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于子宮腔內,與黏膜層直接接觸,約占10%~15%。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并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過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陰道內。
子宮頸肌瘤:較少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頓于盆腔內,產生壓迫癥狀,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
子宮肌瘤常為多發性,不同類型肌瘤可同時發生在同一子宮上,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04
子宮肌瘤的治療
子宮肌瘤壓迫周圍臟器時,宜手術切除肌瘤。對于年齡在40 歲以下、出血量多并出現貧血等并發癥時,可考慮手術根治(僅限于不再生育的婦女)。年齡大于45 歲者宜保守治療,度過更年期后,不治而愈(出血停止)。經期要慎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以防出血量增加,飲食上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禁食辛辣煎炸之品,并適當休息。對于出血量多、急性失血、出現頭暈眼花、心悸、面色蒼白者應到醫院治療,以防發生失血性休克。
- 標簽:miankongqu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