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的味道,竟然是健康殺手
甜,幾乎人人都愛。
生活中也處處都有甜蜜的添加糖,蛋糕、汽水、巧克力、餅干、蜜棗、紅燒肉…… 添加糖不僅讓食物更有風味,還能給人額外的「幸福感」。
但很多人不知道,添加糖往往是過量的,在帶來快樂的同時,它也嚴重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壹
糖,讓人肥胖
糖是能量物質之一,也是讓人長胖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顯示,每天喝含糖飲料超過一杯(約 330 mL)的人,出現肥胖的風險比不喝飲料的人高出 31%。
小小一杯甜飲料,其中大約含有超過 8% 的糖。這些多出來的糖分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可能會讓體重在不知不覺中長了好幾斤。
除了甜飲料,蛋糕、餅干、巧克力……各種各樣的含糖食物,都為越來越粗的腰圍做著貢獻。
相比于正常體重的人,超重和肥胖人群很容易患上心臟病、糖尿病,患癌癥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攝入游離糖或加糖甜飲料
是影響普通人體重的決定性因素
圖片來源:BMJ 相關研究截圖
貳
糖, 損害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是中國人死亡的頭號元兇,據統計,中國每年有 300 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 10 秒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奪去生命。
糖,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幫兇之一。
高糖飲食會導致「三高」,即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壓,從而損壞心血管健康。
與不經常喝飲料的人相比,每天喝超過 1 杯含糖飲料的人,得高血壓的風險會升高 18%、得高血脂的風險升高 32% 。
這些慢性疾病,都會給心血管造成傷害,增加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吃糖越多,風險越高。
短期研究和長期研究均顯示
過量攝入糖會升高血脂,進而引發血管問題
圖片來源:Oxford Academic(牛津大學)
叁
糖,傷害肝臟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
大家都知道喝酒傷肝,但很少有人知道糖也會傷肝,例如「果糖」。
研究表明,大量攝入添加的果糖就像大量飲酒一樣,會引起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果糖會添加在哪?
其實果糖被廣泛添加至日常食品中,例如各種甜飲料、糖果、餅干、雪糕、蜜餞……隨手拿起一個包裝食品,配料表上都有可能寫著「果葡糖漿」,果葡糖漿就是一種果糖。
圖片來源:產品實拍
肆
糖,讓你「上癮」
糖有很多危害,但很多人還總是對它念念不忘。
這可能是對糖「上癮」了。
糖會興奮大腦的快樂中樞和獎賞中樞,產生愉悅欣喜的感覺,而且胖子比瘦子更容易對糖「上癮」。
除了感到快樂,糖還能刺激大腦分泌「嘴饞激素」,同時減弱飽腹感,讓人掉入「越吃甜 - 越發胖 - 越想吃糖」的「甜蜜陷阱」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伍
糖,無處不在
有人可能會說,我吃得不甜,沒事。
真的嗎?
添加糖在食物中廣泛存在,你可能早就超標了,只是不知道而已。
比如說:
- 8 片夾心餅干有 28 克糖;
- 100 毫升乳酸菌飲料有 15 克糖;
- 一份糖醋排骨有 36 克糖;
一瓶可樂,有 64 克糖。
一瓶可樂,有 64 克糖。
為什么糖會無處不在?
一方面,愛吃糖是人的天性,食品廠家當然會利用這一點調整口味,研發新產品;
另一方面,糖可以極大程度的延長保質期、提升食物的口味口感,符合食品工業需要。
數據顯示,配料表前三位中含有添加糖的包裝食品,占我國超市預包裝食品的七成以上。
我們每天吃掉的糖,遠比想象中多得多。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陸
從今天開始,少吃點糖吧
其實早在 50 年前,就有科學家指出,過多的糖可能和過多的脂肪一樣損害心血管健康。
但當時美國制糖業重金引導學術界過分強調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的損害,而對添加糖(游離糖)的壞處閉口不談。
近些年的各種研究發現,飲食中的添加糖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越來越多的國家、健康組織,還有學校,都意識到了糖對于健康的危害,開始行動起來。各國的膳食指南也紛紛開始強調限制糖攝入的重要性。
2016 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
每人每天攝入添加糖不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你做到了嗎?
為了健康,從少吃點糖開始吧。
拓展閱讀
責編Ant / Bruce
封面圖來源 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 陳勇, 王勝鋒, 劉慶敏, 等. 杭州市國產預包裝食品標示配料內容現狀調查[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9 (5): 495-497.
[2] Te Morenga L, Mallard S, Mann J. Dietary sugars and body weigh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ohort studies[J]. Bmj, 2013, 346: e7492
[3] Schulze MB, Manson JE, Ludwig DS, Colditz GA, Stampfer MJ, Willett WC, Hu FB.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eight gain,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 JAMA. 2004; 292: 927
- 標簽:adc什么意思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