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世界艾滋病零歧視日:帶你正確認識艾滋病
今天是艾滋病零歧視日
很多人對艾滋病沒有正確認識
對艾滋病患者
存在或多或少的歧視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吧
一、什么叫艾滋?
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系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nus,HIV)引起的后天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人感染 HIV后,病毒主要侵犯、破壞 CD4+T淋巴細胞,導致人體免疫細胞和 (或 )功能受損乃至缺陷,最終并發各種機會性感染或腫瘤,甚至死亡,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
雖然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但隨著多種高效抗病毒藥物上市,艾滋病從“超級癌癥”變成了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控的慢性病。
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性、血液、母嬰三種方式傳播。
性傳播主要是指在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通過性交(包括陰道交、肛交、口交)在異性或同性人群之間傳播,性伴侶越多,感染的危險越大。
血液傳播主要包括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不安全的輸血或血液制品以及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經嚴格消毒的、可刺入人體的針具和醫療器械等。
母嬰傳播主要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在懷孕、分娩、哺乳時可以通過血液、陰道分泌物或產后母乳喂養將艾滋病病毒傳播給胎兒或嬰兒。
三、與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觸會傳播艾滋病嗎?
科學證實,艾滋病病毒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后很難存活。在工作和生活中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也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餐飲具、臥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設施傳播?人、打噴嚏和蚊蟲叮咬也不會傳播艾滋病。
四、艾滋病= 同性戀?
每次“艾滋病”三個字出現在人們視野時,總有部分人或媒體會將矛頭指向同性戀群體。不可否認,男男同性行為的性交方式易導致粘膜破損和病毒傳播,傳染風險較高,但不能說明同性戀就等于艾滋病。
根據2018年 12月國家衛計委透露,全國新報告的 8萬多病例,性途徑傳播占 91.5%,其中異性性傳播占 66%,同性性傳播僅占 25%!
性取向與感染HIV沒有直接關系,不該將同性戀與艾滋病畫上等號。
五、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意味著短時間內就會死亡嗎?
不會,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需要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為7-10 年。目前,我國開展了廣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雖然不能完全治愈,但能夠有效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他們的壽命。
因此,生活中我們沒有必要“ 談艾色變” ,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因為艾滋病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只有了解艾滋病的預防知識,提高自身防護意識,拒絕高危行為,才能有效預防艾滋病。
六、感染者能否生育正常寶寶?
臨床表明,一般情況下,HIV感染者接受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半年至一年后,血液內的病毒載量下降至檢測不到時,不會通過性行為傳播,此時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可以自然懷孕。有效的母嬰干預措施能使 HIV母嬰傳播率降低到 5%以下,發達國家甚至降低至 2%以下。
當有生育需求時,請向你的主診醫生說明,只要積極配合, 采用正確的母嬰干預技術,是可以生育健康寶寶的。
七、 艾滋病能免費治療嗎?
艾滋病是國家免費治療的,如果疑似感染,請盡快到當地疾控中心作進一步的確認檢查,如果確證陽性,疾控醫生會指導如何領取免費藥物和完善相關檢查。
八、艾滋病能預防嗎?
艾滋病傳播途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行為和習慣,因此,預防艾滋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做得到的。發生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合格安全套,就能有效預防艾滋病。
萬一不小心發生高危行為,在24 小時內進行HIV暴露后預防(PEP),連續服用阻斷藥物28天,能降低感染風險。
請記住:要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
也要用正確的方式對待他人
唯一需要害怕的
是誤解、歧視和恐懼本身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彝良博愛醫院
- 標簽:幼年其拉守護者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