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不長胖的3個技巧
最近,很多地方的餐廳已經開啟了堂食……
下班好想約小伙伴出門嗨皮,牛肉火鍋、羊肉串、紅燒肉通通點起來!
一想到馬上可以吃到朝思暮想的肉肉,那些因長期宅家而形成的心酸淚水,就不由自主地從嘴角流了出來……
或許你也曾好奇,自己為什么會對肉類甚是想念,難道真的是“肉食動物”的身份在作怪?
其實,“饞肉”的不止你一個人!
在近50年內,人類對于肉類的消費逐步遞增。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統計, 中國人近年的吃肉量是50年前的13倍。
難道人們真的已經達到“無肉不歡”的地步了嗎?
其實,人類愛吃肉的原因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在那時,原始人類捕食數量不穩定,往往“有了上頓沒下頓”,所以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扛餓”的食物 [1]。
肉類之所以“扛餓”,是因為肉中的脂肪在胃腸道中,相較于水、糖類以及蛋白質,排出的速度最慢,所以會讓饑餓(胃腸排空會引發饑餓)的感覺來得更晚 [2]。
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大腦依然保留了這種選擇傾向,所以當人類看到高脂肪的食物,大腦就會很“興奮”,給嘴下指令:
這是肉,要拿下[1]!
除此之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還會“勾引”大腦,讓習慣吃肉的人越吃越想吃,即使吃飽了,還要吃。
有國外資料顯示,原本下丘腦外側區的一些神經元有控制進食欲望的功能 [3]。
但無節制的高脂飲食會降低這些神經元的活性,從而使人對進食量不夠敏感,也就無法有效控制食量。這進一步導致了部分人“吃了肉還想吃肉”[3]。
一般來說, 在人們連續享受三天的高脂飲食后,就能產生愛吃“葷腥”的感覺[4-5]。
也就是說,肉有這種本事:
只要和它相處三天,就可能讓你愛上它,而且情愿和它一輩子相生相伴!
誰讓人類饞它的身子呢。
但是,為了苗條的身材,身邊很多人把肉當作“魔鬼”。
其實人類真的錯怪肉了。肉本身并沒有錯。
正常的人是該吃肉的。
我們常吃的肉包括魚肉、禽肉、畜肉等等。這些可愛的肉肉不僅富含很多優質的蛋白質、脂類,還有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鐵和鋅)。
完全不吃肉,很容易會有缺鐵、缺鋅的風險。
當然,吃肉也躲不過脂肪的問題。但脂肪其實也沒那么可怕。
脂肪是人體內儲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質,和蛋白質、糖類共同作為三大功能物質為 [2]。
此外,脂肪在 保護內臟、維持體溫恒定、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參與機體代謝等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所以說吃肉本沒錯,《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也建議每天攝入的脂肪應占總能量攝入量的20%~30% [7]。
具體到吃肉的量上,建議每天吃禽畜肉類40~75g、魚蝦類40~75g [8],也就是兩種肉每天各吃1~2兩,像巴掌這么大就行了。
明知吃多了肉會長胖,卻又總是念念不忘?
沒關系,以下三點可能會幫到你。
選擇白肉:想要吃烤肉、紅燒肉和熘肥腸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時,可以用雞肉、魚肉等白肉類來代替 [6]。因為白肉一般比紅肉(比如豬牛羊肉等)脂肪含量低。
選擇白肉:想要吃烤肉、紅燒肉和熘肥腸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時,可以用雞肉、魚肉等白肉類來代替 [6]。因為白肉一般比紅肉(比如豬牛羊肉等)脂肪含量低。
搭配蔬菜:在吃高脂肪的紅肉時,可以搭配生菜、黃瓜和蘿卜等蔬菜。這樣在減少高脂食物攝入量的同時,還可以增加飽腹感 [6]。
搭配蔬菜:在吃高脂肪的紅肉時,可以搭配生菜、黃瓜和蘿卜等蔬菜。這樣在減少高脂食物攝入量的同時,還可以增加飽腹感 [6]。
多吃豆制品:在吃羊肉串、五花肉等紅肉時,可以多吃一些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素食(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 [6]。這樣既能“扛餓”,又能減少紅肉類的攝入。
多吃豆制品:在吃羊肉串、五花肉等紅肉時,可以多吃一些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素食(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 [6]。這樣既能“扛餓”,又能減少紅肉類的攝入。
審稿專家:劉萍萍| 注冊營養師
參考文獻
[1]吳新智.人類起源與進化簡說[J]. 自然雜志,2010,32(2):63-66.
[2]查錫良、藥立波,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ROSSI M A, BASIRI M L, MCHENRY J A, et al. Obesity remodels activity and tranional state of a lateral hypothalamic brake on feeding[J]. Science, 2019, 364(6447): 1271-1274.
[4]《Microglial UCP2 Mediates Inflammation and Obesity Induced by High-Fat Feeding》
[5]Joshua P. Thaler, Chun-Xia Yi, Ellen A. Schur, et al.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hypothalamic injury in rodents and humans[J]. Clin. Invest. 2012,122(1): 153
- 標簽:0577是哪里的區號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