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調查11萬人證實:50歲后堅持5個習慣,能活得更久更健康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
一首《當你老了》,唱出多少人的心聲。可當衰老和疾病一同來臨時,又要如何才能安度晚年?
近日,建陽檢察院公布的一則起訴書,其內容令人深思。
一、77歲老人與妻子相約結束生命
經查明,77歲的老楊下半身癱瘓,一直由妻子照顧。由于行動不便,老楊的生活質量很低,身心備受折磨。不愿再忍受痛苦的老楊,向妻子提出請求——幫自己結束生命。妻子同意了,并表示自己要殉情。
于是,按照老楊的要求,妻子找了一把小斧頭。老楊先動手,用斧頭砍了妻子的頭部一下,然后把斧頭交給妻子,妻子用斧頭往老楊的頭上砍去,一下、兩下、三下……一共造成十幾處傷口。
接著,妻子按照老楊此前的要求,用菜刀砍剁老楊的左手手腕,試圖造成老楊割腕自殺的假象。隨后,妻子又用菜刀割自己的左手腕,企圖自殺,最終因失血過多昏迷在地。
女兒回家后發現了家里的慘狀,將母親送醫搶救并報警。此時,老楊已經死亡。所幸發現及時,母親被救回。盡管子女對母親的行為表示諒解,但她還是涉嫌“故意殺人罪”,被建陽檢察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人問:“明明是丈夫不堪病痛,要求她這么做的,為什么會被判決故意殺人罪呢”?對此,律師進行了專業分析。
理由1:公民沒有自殺的權利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金琳律師表示,目前各國的法律都普遍不認可自殺,自殺不屬于公民的權利。從本案來看,老楊的本意是安樂死,但僅憑妻子的供述,他人無法判斷老楊是不是真的自愿放棄生命。如果法律上認可這一點,那弱勢群體的生命會受到威脅。
理由2:安樂死制度在中國適不適用的問題
北京律師協會刑訴法委員會副主任彭逸軒認為,這個案件反映了“安樂死是否在國內適用”的問題。自殺是否合法,本來就有很大的爭議,有觀點認為,當一個人到了無法自理的程度,有權利選擇體面地死去。但從現狀來看,大部分國家都不認可安樂死,無論是從道德還是法律的層面來看。
即使他人求死的意愿真實,也不代表具有結束其生命的合法性。
二、壽命延長的背后,是帶病生存
2020年,《柳葉刀》發布《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特刊,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全球1000多所大學和研究中心、5000多名合作者共同完成。
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提速明顯。1990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為68.1歲,到2019年已經增長到77.6歲,增幅為9.5歲,超過全球人均預期壽命的漲幅。其中,中國女性、男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80歲和74.7歲。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數據備受關注,就是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是指人們能維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年限。
2019年,中國的人均健康預期壽命為68.4歲,比2018年的68.7歲有所降低。這意味著,雖然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增加了,但帶病生存的時間也延長了,為9.2年。導致這一結果的疾病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糖尿病及年齡相關疾病等。
因此,活得長不一定等于活得好。如果晚年重疾纏身,生活無法自理,那么生活質量也不會高。晚年養老,活得又長又好才是關鍵。
三、哈佛:養成5個習慣,增加10年無病壽命
那么,想要壽命長,又想身體好,應該怎么做?哈佛的一項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胡丙長教授的團隊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的數據基礎建立在護士健康研究(NHS)和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之上,共對11多萬名參與者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研究指出,從50歲開始,養成5個健康的習慣,有助于延長10年無病壽命。這5個健康習慣分別是:
·從來不吸煙;
·BMI保持在18.5~24.9之間;
·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
·適量飲酒;
·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即替代健康飲食指數(AHEI)評分>40%。
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一下。
1、從不抽煙
吸煙者與從不吸煙者相比,無論是整體生存期還是無病生存期,都顯著縮短。而且,吸煙量與預期無病生存期成反比,吸煙量越多,預期無病生存期就越短。
2、BMI在18.5-24.9之間
過胖或過瘦對身體都不好,BMI在30以上和BMI在18.5以下的人群,與BMI在18.5-24.9之間的正常體重人群相比,整體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都有所下降。
3、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
運動時間與整體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呈正相關,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的女性無病生存期占整體生存期的81%。
4、適量飲酒
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適量飲酒”并不是鼓勵不喝酒的人去喝酒,它是針對歐美大量飲酒人群而言的“適量”,是一種約束,讓他們少喝一點。
酒精對人體具有不可逆的負面影響,每天飲酒30g以上的人,整體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都更短。酒精沒有安全限度,最好一滴都不要沾。
5、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質量越高,整體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就越長;飲食質量越低,這兩種生存期就越短。具體措施包括:適量吃白肉、少吃紅肉;多吃蔬果、堅果和豆類;多吃膳食纖維;減少反式脂肪和動物脂肪等。
對于喪失自理能力的終末期病人來說,如何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過得更舒適,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健康人群而言,即使從50歲開始養成好習慣,也能延長健康壽命。活得久又活得好,才是我們應有的追求!
,大黑螞蟻,英國女王多少歲了,旭飛投資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17153.html
- 標簽:,麻倉優種子,股票002429,愛視網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哈佛調查11萬人證實:50歲后堅持5個習慣,能活得更久更健康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 一首《當你老了》,唱出多少人的心聲。可當衰老和疾病一同來…
-
為什么看上去很健康的人,卻會突然查出癌癥晚期?告訴你答案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們在很多疾病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但依舊有一些疾病是讓我們防不勝防。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聽到自己認…
- “噴一噴,讓你雄風再起”?老實講,延時噴霧真的沒那么神奇
- 癌癥來臨時,身體會“喊痛”,身上若出現3種痛,留心是腫瘤來襲
- 牛津大學47萬人研究:吃雞或增加3種癌的風險,雞肉還能不能吃?
- 張文宏:早上不許喝粥!喝粥到底好不好?這五類人確實不適宜喝
- 日本人平均壽命居世界前列!不瞞你說,和4個飲食習慣撇不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