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談秋冬時節食柑橘
現在正值秋冬時節,大量柑橘上市,橘子因其外皮金黃鮮艷,果肉酸甜可口,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實,橘子不僅僅是一種水果,它更是一個“全身是寶”的中藥。橘子的皮、核、絡、實皆可入藥。
橘皮為蕓香科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秋末冬初果實成熟時采收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以陳者為佳,故又名陳皮。橘皮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C除了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之外,還能夠改善細胞間的松弛與緊張狀態,使腦細胞結構堅固、皮膚細膩有彈性。橘核是橘的種子,可以理氣散結止痛,用于疝氣痛,睪丸腫痛和乳房結塊等。橘絡為橘的中果皮及內果皮之間的纖維束群,具有行氣通絡,化痰止咳的功效。橘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比蘋果、梨、葡萄等要高幾十倍。
柑橘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但在食用時我們還是要講究方法的。
首先,吃柑橘別丟橘絡:許多人吃橘子時,都喜歡將橘瓤外白色的筋絡扯得一干二凈,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橘瓤外白色的網狀筋絡就是“橘絡”,它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脅疼痛不舒還有輔助治療作用。
再有,人們在吃完橘子后,往往將橘皮用來泡水喝,把鮮橘皮當做燥濕化痰的陳皮來用,認為常喝鮮橘皮水,對秋季保健、防病是大有好處的,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陳皮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功效,但陳皮并非鮮橘皮,它是成熟的橘皮經曬干或晾干制成的。一般放至隔年后,等揮發油含量大為減少,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相對增加之時,陳皮的藥用價值才能體現出來,且陳得越久越好。而鮮橘皮是指吃橘子時剝下的鮮皮,鮮橘皮含揮發油較多,不具備陳皮那樣的藥用功效,用鮮橘皮泡水,不但不能發揮陳皮的藥用價值,由于揮發油氣味強烈,有刺激性,還會刺激腸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不要隨意拿鮮橘皮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