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要點
男女有別
中醫經典語錄: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與血,以其數脫血也。”
男子屬陽,性多剛悍,以氣為本,又多從事體力勞動,耗氣較多,故養生調適多以益氣固陽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為先,養生調適宜補血而養陰。
人生有序
嬰幼兒期
中醫經典語錄:
“稚陽未充,稚陰未長。”
鑒于小兒的生理特點,以護養其“稚陰”、“稚陽”為要,即飲食用藥忌用峻猛,慎用過于寒熱之劑,藥量宜輕而中病即止。
青壯年期
中醫經典語錄: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 (男子三十二歲左右)“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女子二十八歲左右)“筋骨勁強、身體盛壯” 。
此期可耐藥石,故調攝當視個人體質之偏而調理陰陽。
老年期
中醫經典語錄: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女子四十九歲,男子五十六歲左右,便開始進入生理功能減退、氣血陰陽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調攝,當以補為主,時時顧其正氣,方能使陰陽保持相對平衡,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順天時以養生
中醫經典語錄:
“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一年四季中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不同時序,生物界順次陰陽消長之機,而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節律,人亦當應之而護養陰陽。
按月廓盈虧而補瀉
中醫經典語錄: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虛,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中醫認為,人體陰陽、血氣、經脈的虛實變化,與月亮的盈虧有著密切的關系。月滿時陰陽氣血多實,則應少進補品;月虧時陰陽氣血多虛,則應少服攻伐之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