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主食不足致氣血虧虛
曾經,米飯、面條、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頓頓不離的好主食,可是生活好了,這些最“樸實”的食物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豐富的雞鴨魚肉,越來越多人覺得,主食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吃不吃都可以。更有減肥者,把主食視為體重最大的敵人,認為長胖都是米面鬧的。
主食攝入量不斷下降
《中國居民營養與狀況調查》顯示,從1982年到2002年這二十年間,全國居民米、面等主食平均攝入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攝入量從459克下降到366克,減少了1/5;農村情況稍好于城市。此后進行的多項小型調查,及國內糧食消費量數據也顯示,國人的主食消費量處于持續下降中。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教授曾經在上海做過一個調查,被調查的社區居民有一半人每天主食攝入量在200克以內,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從事低強度體力勞動的成年人,每天谷物攝入量應該在250—400克之間,折算成米飯應該是每天550—880克。三口之家一頓飯吃不完一個饅頭,一個月消耗不了10公斤糧食的狀況,讓營養學家們連連搖頭。對于常在飯桌上應酬的人群,主食攝入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記者在某酒樓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每一桌都是“先菜后飯”的進食模式,即便最后吃點主食,也就是小小一碗米飯,或是一桌人分食一盤炒飯。還有超過一半的人根本不吃主食,因為“吃肉吃菜就飽了”。
有些另類減肥法甚至鼓吹“主食多吃無益”,導致“主食有害”之風盛行一時。曾經風靡一時的阿特金斯減肥法,就強調“肥胖的元兇不是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還有所謂“專家”,鼓吹“米飯、面食是現代人飲食中的毒藥”,“是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