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持續75年跟蹤700人的一生,發現這樣的人最幸福
關注
幸福是什么?金錢,名望,或者成就感?
哈佛大學開展了一次史上對成人發展研究最長的一次研究項目: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75年,他們跟蹤記錄了724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年復一年地詢問和記載他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狀況等,這個項目至今還在繼續中。
Robert Waldinger先生是第四任負責此項目的主管,他在TED分享了這75年來的研究所得與發現:什么樣的人生是我們想要的?如何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本文轉自TED與紀錄片
在我們的人生中,是什么讓我們保持健康且幸福呢?如果現在你可以為未來的自己投資,你會把時間和精力投資在哪里呢?
最近在千禧一代中有這么一個調查,問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標是什么,超過80%的人說最大的生活目標就是要有錢,還有50%的年輕人說另一個重要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出名。
而且我們總是被灌輸要投入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我們被灌輸了這樣一種觀念,只有做到剛才說的這些才能有好日子過。要人們縱觀整個人生,想象各種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最終導致的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關于人的一生,我們能了解到的,大部分都是通過人的回憶得來,但眾所周知,大部分都是事后諸葛。
一生中,我們會忘記很多發生過的事情,而且記憶常常不可靠。
但如果我們可以從頭到尾地縱觀人的一生呢?
如果我們可以跟蹤研究一個人,從他少年時代開始一直到他步入晚年,看看究竟是什么讓人們保持快樂和健康呢?
我們做到了。哈佛大學(進行的)這項關于成人發展的研究,可能是同類研究中耗時最長的。
在75年時間里,我們跟蹤了724個人的一生,年復一年,了解他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狀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完全不知道他們的人生將走向何方。
像這樣的研究少之又少。像這樣的項目幾乎都會在10年內終止,因為有許多人會中途退出,或者是研究資金不足,或者是研究者轉換方向,或者去世,然后項目無人接手。
但感謝幸運女神的眷顧和幾代研究人員的堅持不懈,這個項目存活下來了。
目前這724人中仍有60人在世,仍然在參與研究大多數人已經90多歲了,F在我們已經開始研究他們的子孫后代,人數多達2000多人。我是這個項目的第四任負責人。
從1938年起,我們開始跟蹤兩組人的生活。
第一組加入這個項目的人,當年在哈佛大學上大二。他們在二戰期間大學畢業,大部分人都參軍作戰了。
我們追蹤的第二組人是一群來自波士頓貧民區的小男孩,他們之所以被選中,主要是因為他們來自20世紀30年代波士頓最困難、最貧困的家庭。大部分住在廉價公寓里,很多都沒有冷熱水供應。
在加入這個項目時,這些年輕人都接受了面試,接受了身體檢查。我們挨家挨戶走訪了他們的父母。然后這些年輕人長大成人,進入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了工人、律師、磚匠、醫生,還有一位成了美國總統。
有人成為酒鬼、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有人從社會最底層 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相反,掉落云端。
這個項目的創始人們,可能做夢都不會想到75年后的今天,我會站在這里,告訴你們這個項目還在繼續。
每兩年,我們耐心而專注的研究人員,會打電話給我們的研究對象,問他們是否愿意再做一套關于他們生活的問卷。
那些來自波士頓的人問我們,“為什么你們一直想研究我?我的生活是很無趣的。”但哈佛的人從沒這樣問過。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人的生活,我們不光給他們發問卷。我們還在他們家客廳采訪他們。從他們醫生那兒拿病歷。抽他們的血,掃描他們的大腦,跟他們的孩子聊天。我們拍攝下他們和妻子談話的場景,聊的都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大約在10年前,我們終于開口問他們的妻子,是否愿意加入我們的研究,很多女士都說,“是啊,終于輪到我們了!
那么我們得到了什么結論呢?那長達幾萬頁的數據記錄,記錄了他們的生活,我們從這些記錄中間,到底學到了什么?不是關于財富、名望,或更加努力工作。從75年的研究中, 我們得到的最明確的結論是: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讓人更加快樂和健康。就這樣。
關于人際關系,我們得到三大結論。
第一,社會關系對我們是有益的,而孤獨寂寞有害健康。
我們發現,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與鄰居交往的人,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
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被孤立”的人,跟不孤單的人相比,往往更加不快樂,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下降更快,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么長壽?上У氖牵L久以來,每5個美國人中就至少有1個聲稱自己是孤獨的。
而且即便你身在人群中,甚至已經結婚了,你還是可能感到孤獨。
因此我們得到的第二大結論是:
不是你有多少朋友,也不是你身邊有沒有伴侶,真正有影響的是這些關系的質量。
整天吵吵鬧鬧,對健康是有害的。比如成天吵架,沒有愛的婚姻,對健康的影響或許比離婚還大。而關系和睦融洽,則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當我們的研究對象步入80歲時,我們會回顧他們的中年生活,看我們能否預測哪些人會在八九十歲時過得快樂健康,哪些人不會。我們把他們50歲時的所有信息進行匯總分析,發現決定他們將如何老去的,并不是他們中年時的膽固醇水平,而是他們對婚姻生活的滿意度。
那些在50歲時滿意度最高的人,在80歲時也是最健康的。另外,良好和親密的婚姻關系 能減緩衰老帶來的痛苦。參與者中那些最幸福的夫妻告訴我們,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身體上會出現更多不適,因為壞情緒把身體的痛苦放大了。
關于婚姻和健康的關系,我們得到的第三大結論是:
幸福的婚姻不單能保護我們的身體,還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研究發現,如果在80多歲時,你的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你對自己的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么你的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
而反過來, 那些覺得無法信任自己的另一半的人,記憶力會更早表現出衰退。幸福的婚姻,并不意味著從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斗嘴,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對方能靠得住,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所以請記住,幸福和睦的婚姻對健康是有利的,這是永恒的真理。但為什么我們總是辦不到呢? 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們總喜歡找捷徑,總想一勞永逸,找到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
人際關系麻煩又復雜,與家人、朋友相處需要努力付出,一點也不高大上。而且需要一輩子投入,無窮無盡。在我們長達75年的研究中,那些最享受退休生活的人,是那些主動用玩伴來替代工作伙伴的人。
就像開頭我說過的千禧一代一樣,我們跟蹤研究的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堅信名望、財富和成就是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保證。
但在75年的時間里,我們的研究一次次地證明, 日子過得最好的,是那些主動與人交往的人,與家人、朋友或者鄰居。
那么你們呢?也許你現在25歲,或者40歲,或者60歲。怎樣才算主動與人交往呢?
嗯,我想有很多種方法吧!
最簡單的,別再跟屏幕聊天了,去跟人聊天,或者一起嘗試些新事物,讓關系恢復活力,一起散個步呀,晚上約個會呀,或者給多年未曾聯系的親戚打個電話,因為這種家庭不和睦太常見了,但它帶來的傷害又很大,尤其對那些喜歡生悶氣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我想引用馬克
- 標簽:海洋天堂票房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